本报记者 侯捷宁 见习记者 寇佳丽
5月30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称,下一步,将推动尽快出台《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各地方抓好落实。此前,5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
政策利好不断为我国海外仓建设按下“加速键”。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海外仓能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时效和海外客户满意度等,更好助力国内电商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需求旺盛
呈持续扩建趋势
整体上,国内电商使用的海外仓分为两类:一类是租借第三方平台或企业的海外仓,例如亚马逊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一种由亚马逊提供的仓储物流服务);另一类是自建海外仓。
从国内看,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展对海外仓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纵腾集团副总裁李聪曾公开表示,按照行业规律,电商平台平均每增加一百亿美元交易额,就需要增加百万平方米面积的海外仓为之提供物流服务。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据初步测算,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2024年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776亿元,增长9.6%。可见,海外仓建设需求侧的驱动力十分充足。
从国外看,跨境电商落实本土化经营更离不开自建海外仓环节。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副研究员宋思源分析称,我国跨境电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同全球各国同行竞争,要培养竞争优势,就要在迎合当地购物习惯的基础上处理好物流时效、及时退换货等问题。与使用第三方海外仓比较,自建海外仓不仅能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还能令管理、运营、库存等更加可控,免去了应对第三方平台收费名目繁多的麻烦。
“一方面,国内制造业企业、服务业企业都在加速推出‘出海’计划,另一方面,产能输出、物流提效、中国企业深耕海外市场等,都需要配套设施不断跟进。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加大海外仓自建规模势不可挡。”快递物流专家、贯铄资本CEO赵小敏表示。
资本推动发展
建设手段多样
政策、需求、挑战都在推动海外仓建设“向上走”,与此同时,资本端已经果断出手。IT桔子数据显示,仅2024年4月份,国内与海外仓相关的投融资事件就发生了4起,共涉金额5.55亿元;而2023年全年,相关投融资事件共6起,投资金额共计6.15亿元。
“海外仓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尤其初期投资涉及土地租赁、设施建设与系统开发等,融资需求明显。有资本的充分支持,企业的各项建设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教授吕越表示,尽管如此,长期看,企业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分摊固定成本,还能为国内上游经营决策者提供仓储容量、货物流动等关键数据,帮助产业链上企业快速响应海外市场变化、及时抓住机遇。
今后,如何帮助更多有自建海外仓需求的企业顺利度过初期投资阶段?吕越认为,应强化专项资金支持,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有助于产业链整体“出海”和品牌影响力提升的海外仓建设项目,通过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初期建设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提升出口信用保险等对自建海外仓项目的支持力度,发挥其风险保障和融资促进的双重作用。
我国跨境电商主体规模庞大。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据各地初步统计,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不同主体对海外仓的使用需求也不同,开展建设时需“对症下药”。
“对于有长期出海规划且实力较强的企业来说,单独自建海外仓更符合长远发展需求;对于有建设需求、体量一般的企业来说,同其他产业链上企业优势互补、共建海外仓,较为划算;对暂时受实力限制的企业来说,租借第三方平台的海外仓也未尝不可。”赵小敏解释说。
丝路社会科学国际产业与贸易发展中心应用技术部部长苗毅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实际上,海外一些国家本身已具备不少相对成熟的仓库资源,我国可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对海外原有仓库的整合,减少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