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崔建:预防尿路上皮癌要多喝水、不吸烟

季媛媛2024-05-30 14:05

5月是膀胱癌关爱月,膀胱癌是尿路上皮癌(UC)的主要类型。据了解,尿路上皮癌是一组起源于泌尿系统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分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肾盂癌、输尿管癌,和下尿路尿路上皮癌:膀胱癌、尿道癌。其中,80%~90%的尿路上皮癌是膀胱癌。

每年我国新诊断尿路上皮癌患者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中国国家癌症中心(NCC)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膀胱癌发病率为9.3/10万人,死亡率为4.1/10万人。

由于尿路上皮癌患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体征,10%~15%的膀胱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发生转移,约50%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

那么,尿路上皮癌有哪些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如何早期发现疾病?目前我国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现状如何?一系列问题值得关注。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崔建。

多喝水,不吸烟是预防的关键

不同于胃癌、肺癌这些常见疾病,尿路上皮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不过,相比而言,尿路上皮癌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同时也是单病种花费最高的疾病之一。

欧美国家约90%的尿路上皮癌发生于膀胱,上尿路上皮癌占10%左右。我国人群上尿路上皮癌发生率高于欧美人群,约为15%~20%。此外,在我国,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7.3/10万人,死亡率3.3/10万人,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8位。

“吸烟者发生膀胱癌的机会要比不吸烟的高4倍左右,大约1/3膀胱癌与吸烟有关。另一重要致病因素是职业暴露,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包括从事纺织、染料制造、橡胶化学、药物制剂和杀虫剂生产、油漆、皮革及铝和钢生,烟囱清扫工、印刷工人。”张崔建介绍道,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慢性感染、应用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治疗糖尿病药物吡格列酮、盆腔放疗可使膀胱癌的发病率增加2~4倍、长期饮用砷含量高的水及染发。此外,也包括一些遗传性因素,但相对来说占比不算太高。

张崔建强调,尿路上皮癌的影响因素其实是方方面面的,除了一些绝对的致癌因素,往往都是多种不良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生活中可以积极预防。一方面要多喝水,另一方面,如果膀胱有炎症或结石都要及时处理。此外,一定要戒烟,包括电子烟,其实在吸香烟和电子烟的患者尿液中,检出了相似的致癌物,所以电子烟并不代表无害。

血尿是尿路上皮癌的最常见症状,除非由于凝血出现堵塞或者肿瘤进展侵犯较深,通常是无痛性血尿。膀胱癌或者输尿管癌可以有尿急、尿频以及排尿困难等症状,但肾盂癌上述症状一般少见。在疾病进展期疼痛症状比较常见,也会由于淋巴回流阻塞出现下肢水肿。

“面对典型的血尿症状,患者的警惕性其实是不够的,因为很多人仅将其作为一种炎症,随便吃一些口服抗生素后就开始观察,但尿路上皮癌并非每天都会出现血尿症状,因此,很容易将疾病拖到比较晚的阶段。”张崔建说,血尿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相关。

膀胱镜或输尿管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尿路上皮癌的主要方式。张崔建进一步表示,尿路上皮癌其实并不容易误诊,一些常规性的体检,如尿常规、B超等都很容易发现此类疾病。不过,当肿瘤体积较小,通过现有检查很难发现,或发生在上尿路无法进行直观检查时,也可能存在漏诊的情况。所以,对于一些病因不明,又有肉眼血尿症状的患者,虽然做了CT、膀胱镜没有发现问题,但仍需密切随访,降低漏诊率。

治疗方案不断更新

根治性手术是早期尿路上皮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一直以来含铂化疗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标准治疗方案,但约一半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对顺铂不能耐受,卡铂为基础的化疗治疗预后也不理想,亟待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近些年,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在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包含外科手术、化疗、免疫治疗,以及使用ADC类药物等多种方式,由医生根据患者所处的分期和疾病特点进行综合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尿路上皮癌越来越强调精准治疗,“相比精准治疗,化疗其实意味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肿瘤细胞被消灭的同时,自身细胞也有损失,因此不良反应会比较重。”张崔建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准治疗也在发展,比如可以通过基因检测选择相关药物,其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他进一步表示,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取得的重大进展为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向治疗策略,Nectin-4靶点广泛存在于实体瘤中,使它成为了一种理想的抗肿瘤药物靶点。研究发现,Nectin-4在尿路上皮癌患者的93%样品中高度表达,为尿路上皮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首个Nectin-4 ADC生物制剂EV(维恩妥尤单抗)于2019年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该药物也即将在国内上市。

在尿路上皮癌预后方面,我国相比于国外较差。影响预后最重要因素是分期,分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分期越晚治疗效果越差。如果尿路上皮癌出现转移,总体的中位生存期为一年半至两年左右。

“尿路上皮癌在治疗之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转移率,一旦出现复发或转移,以往是将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手段,但现在随着证据等级的更新以及新药不断涌现,国外转移的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标准治疗已经变成了EV加K药(帕博利珠单抗),效果远好于传统化疗。”张崔建说,我国NMPA也于今年3月受理了这一治疗方案的许可申请。

总而言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尿路上皮癌治疗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以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DC类药物等的深入探索为典范,在综合治疗、局部治疗和全身联合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转载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季媛媛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季媛媛】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