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社科院发布22项重大成果

宋馥李2024-05-28 10:03

记者 宋馥李 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此次发布会共发布了22项研究成果,其中著作12部、论文10篇。与会的编者和作者代表介绍了相关成果的研究背景、框架结构、主要观点等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甄占民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在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彰显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价值所在。

中国历史副院长李国强对《(新编)中国通史纲要(全二册)》《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全二册)》两部著作进行了简要介绍。二者系《(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重要阶段性成果。前者以国家统一、社会发展为主线,围绕中国历史的关键之变、关键节点,突出历史主流、历史道路和历史趋势,后者立足新时代历史学研究、考古发现最新成果基础,以时间顺序阐述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主线脉络和突出成就,深入浅出阐明中华文明历史的发展规律。

李国强认为,上述两部著作在体例上采用章节体,以时间为轴,全方位展开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和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系统阐述:从史前时期一直书写到当代,在古今贯通中,将中国历史、中华文明史置于长时段、整体性的大历史中予以观察,而且真正实现对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完整性体系化呈现,这在同类史学著作中还是第一次。

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或王国政治思想的嬗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史卫民谈到,《辽西夏金政治思想史(全三卷)》陈述了辽朝的“儒化”政治思想、西夏的“佛化”政治思想、金朝“治化”政治思想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进程。辽朝、西夏、金朝做出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先后尝试将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引入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和王国,成立占据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为后来元朝政治思想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示范和奠基作用。因此,该书分析了辽、西夏、金时期的帝王观、天下观、统一观、正统观、“汉制”观、民本观的发展变化情况,并明确指出辽、西夏、金的政治思想有五大亮点,即文治、尊孔、科举、政论和重农。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介绍《中华之道——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阐释》一著时说,该著对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深刻原理进行了哲学阐释,并指出深刻把握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关键所在,就是系统理解“五个突出特性”的内在关联和原理性关系。中华之道即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之道,建设基于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一般文明理论的重要使命,就是要从“五个突出特性”所展现的系统关系中把握中华之道所体现的人类文明共同原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国春认为,《文明中国——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考古学阐释》以百年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实证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同时深入解读每个突出特性的内在特质、形成原因,并力图揭示“五个突出特性”之间相生相成的关系以及推进中华文明演进的内在机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平认为,20世纪是中国走向现代的一百年,也是中国美学走向现代的一百年。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需要总结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历程,《20世纪中国美学史》所做的就是在美学领域对这一历程进行回顾。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文明的标志。”在《中华民族语言认同研究》一书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军提出,语言文字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和现实影响。研究中国语言文字、中华民族语言认同,就是要从语言文字角度来认知历史的中国何以为中国,就是要从文化制度层面来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所在。

经济观察报编委、城市与政府事务院长
负责城市、区域经济、观察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