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进三里屯、找范丞丞代言的中国设计师品牌CALVINLUO将停业

陈奇锐2024-05-20 08:57

5月16日,中国设计师品牌CALVINLUO发布声明,宣布将从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逐步暂停品牌业务。创始人兼设计师罗禹城在声明中称,时尚行业运转速度快、压力大,导致大量精力被设计意外的事务占据。这是他做出停运决定的原因。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对CALVINLUO将停止运营的消息不感到意外,并称其门店日常客流量小,在和其它服饰品牌的竞争中不算突出。对于一个开了多家门店的设计师品牌来说,为继续发展,必然需要考虑接纳外部资金。

罗禹城没有透露具体的未来去向,只表示希望“跳出制式化的工作状态”。根据天眼查App,罗禹城至今仍是CALVINLUO的唯一控股人。他在停运声明中,表示并不想要和各种数字而非设计打交道的未来。

这或许是品牌至今没有接纳外部融资的原因。但同样根据天眼查App,罗禹城目前也是重庆京因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网御安全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的股东。在重庆京因生物科技的页面可以查询到,罗禹城是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5.8155%。

与此同时,罗禹城也没有在声明中透露在接下来将近一年的时间里,CALVINLUO将会如何处理包括商品库存、门店运营以及员工合约等事项。他此前接受时尚媒体《华丽志》采访时表示,品牌销售额于2022年突破1亿元,而停运声明则称目前雇佣员工数量超过百人。

在中国设计师品牌之中,这种规模算得上大。许多设计师品牌即使在成立5年或10年后,仍然以工作室的形式运作。设计师品牌有较强的个人风格,由设计师主导创意,服饰生产流程也更为复杂,这使其不管从销售还是团队,都难以形成太大规模。

CALVINLUO成立于2013年,当时正是中国设计师品牌崛起时代的开端,而罗禹城也因“纽约时装周最年轻中国设计师”的称号而成名。但对于大众市场的消费者而言,真正开始认知这个品牌,却是在其成立将近10年之后。

从2022年开始,CALVINLUO突然加速线下市场扩张步伐。品牌首家线下直营店于2022年8月在上海永嘉路开业,随后门店又开进了南京西路的上海商城、成都IFS、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商场以及北京三里屯太古里。

界面时尚曾报道,中国设计师品牌近年开始密集进入高端购物中心开店。SHUSHU/TONG和Short Sentence进入上海锦沧文华广场开店,而TUBE Showroom也在上海上海新天地时尚二期开设名为“DIA UNDERGROUND”的多品牌零售空间,为设计师品牌提供线下销售铺位。

但CALVINLUO或许是其中最激进的一个。到了2023年4月,CALVINLUO又宣布歌手及演员范丞丞担任代言人。对于独立设计师品牌而言,任命流量明星为代言人的做法并不常见。设计师品牌能够给明星带来的利益加成,远小于规模更大的奢侈品牌和大众消费品牌。

在按下激进扩张的启动键之前,CALVINLUO曾凭借和Zara的联名在大众市场实现认知度的提升,方头运动鞋也一度成为小爆款。但用这些成绩来支撑一个设计师品牌在租金昂贵的高端购物中心里生存并不容易,成都IFS门店开业不到一年就停止运营。

年销售收入过亿对于一个设计师品牌而言,或许已经能称得上是不一般的成就。但刨除运营成本,用真正剩下来的钱来支撑家门店正常运营,必然充满挑战,设计师本人需要承担的工作也更多。许多年收入更高的新消费服饰品牌,都不会在短时间内进入这么多高端商场开店。而出了方头运动鞋之外,CALVINLUO没有再推出能与之相比的爆款产品。

从当时中国高端消费快速增长的背景来看,很难说CALVINLUO激进扩张是错误的,但这无疑会导致品牌运作压力更大。当CALVINLUO这个体量的设计师品牌都感觉到不易,其它规模更小的品牌显然会收到更大的压力。

事实上,整个中国设计师品牌市场正在进入发展瓶颈期。

在海外消费回流推动奢侈品市场快速发展的三年里,许多设计师品牌一度成为地产商的关注对象——引入更多二线品牌和设计师品牌能够凸显多元性和招商能力,与其它只有头部知名品牌的商场形成区别,而消费者的心态也更开放,愿意去尝试更小众的风格。

但在如今消费者心态趋于审慎的时刻,设计师品牌首先被抛弃。作为对市场趋势的回应,许多商场开始减少对这类品牌的关注,因为它们能够带来的客流、曝光度和业绩在减少。而过去许多设计师品牌依赖的买手店也发展不利,例如曾经快速扩张的Looknow,如今已关闭北京所有门店。

整体来说,设计师品牌背后依然是一门小众的生意。

随着发展时间的延长,许多设计师品牌的销售额相继突破亿元大关,但像大众品牌那样往5亿、10亿甚至20亿上走,始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许多品牌依然需要依靠“中国设计师品牌”这个大类的名号去谈生意,需要去契合商场“国潮”、“潮奢”的定位,它们单靠自己的名声难以说服合作方。

经过将近10年的发展,许多中国消费者对设计师品牌更挑剔——新鲜感越来越少,基于现实的考量越来越多。社交媒体上有着大量批评设计师品牌价格虚高甚至“吃相难看”的声音,针对产品创意、质量和价格不对等的诟病在不断增加。

更进一步,消费者已经没有了10年前的情怀,可以等着设计师品牌慢慢成长。如果某个品牌没有做成心目中的样子,消费者完全可以选择不支持。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提升,如果一个品牌在短期内没有在声量或销量上实现爆发,其很快就会被市场遗忘。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陈奇锐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陈奇锐】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