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日益严重的慢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患者已达1.41亿人,发病率高达12.8%。
然而,糖尿病至今无法治愈,全球科学家仍在积极寻找有效治疗方案。
胰岛功能损伤在糖尿病各亚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其中,2型糖尿病(T2D)患者随着胰岛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并退化,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出现衰退现象,导致约30%的2型糖尿病患者须终身依赖于胰岛素注射治疗。
从2000年埃德蒙顿方案出现以来,从逝者捐献的胰腺中提取胰岛组织,并用于微创移植治疗包括脆性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功能性治愈的突出疗效。相关数据显示,60%的患者在进行胰岛移植后5年可完全脱离胰岛素,其中一例患者甚至维持治愈长达20余年。不过,由于供体的严重短缺和胰岛分离技术复杂,这一方法难以大范围推广。
因而,再生医学对根治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临床需求。日前,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殷浩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程新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题为“Treating a type 2 diabetic patient with impaired pancreatic islet function by personalized endoderm stem cell-derived islet tissue”的研究成果,成为国际上首次利用干细胞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治愈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糖尿病的病例报告。目前该患者已彻底脱离胰岛素治疗长达33个月。
“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好的治疗糖尿病的手段了,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改善和解决。不过,对于一些有特殊临床需求的患者,我们也会考虑一些特殊的治疗手段。”有临床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像这次的患者就需要其他的治疗手段解决其血糖控制不佳的问题,所以该团队给患者做了这一尝试。不过,这种治疗方法离真正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创新尝试?
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大国。而“成功治愈一名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该患者已彻底脱离胰岛素达33个月”这一消息之所以备受关注也是由于,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不少人需每天注射胰岛素,而这无疑会影响生活质量。
有华东地区三甲医院临床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挽救了大量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存获益,提高了生活质量。时至今日,胰岛素仍是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并一直不断被改良和优化。“糖尿病每年有很多新的药物上市,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的选择,但没有一个药物能把胰岛素赶下神坛,为什么?因为这些药物都是通过对体内的胰岛素产生作用,能延长胰岛素使用时间,如果体内没有胰岛素,那么任何药都没有效果。”
目前,约四千万患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注射治疗。而对于血糖难以控制的严重患者,只有通过从捐献的胰腺中提取胰岛组织并微创注射的移植疗法方可有效治疗,从而避免并发症的进展。然而,受制于供体严重匮乏、胰岛分离技术复杂等因素,目前临床需求很难满足。因此,如何在体外规模化地再生人胰岛组织,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学术难题,并得到广泛关注。
根据此次披露的研究成果显示,患者为一名59岁男性,有25年T2D病史,已发展成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并于2017年6月接受了肾移植手术。自2019年11月起,患者血糖控制愈发困难,血糖水平3.66-14.60 mmol/L,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高达5.54 mmol/L,严格的范围内时间(Time in Tight Range,TITR,3.9-7.8 mM)仅为56.7%。每日高血糖事件(>10.0 mmol/L)平均次数为0.7/d,低血糖事件(<3.9 mmol/L)平均次数为0.3/d。
由于患者胰岛功能几乎完全衰竭,每天需注射超过20单位胰岛素并服用多种降糖药物。如果血糖控制持续不佳,该患者在随时面临低血糖带来的风险的同时也面临短期内肾脏功能再次衰竭的可能,因此该患者属于胰岛移植的刚需人群。
上述团队首先利用患者自体血液PBMC重编程为iPSC,进而建立具有内胚层分化特异性的内胚层干细胞(Endoderm stem cell,EnSC),并以EnSC为种子细胞在体外再造胰岛组织(E-islet)。
根据研究成果,患者在术后第11周结束完全脱离外源胰岛素,随着口服降糖药的逐步减量,在第48周和56周实现脱离。该研究披露的术后116周数据初步证明了E-islet移植的安全性,并在血糖控制、外源胰岛素减量/脱离以及空腹/餐后的C肽/胰岛素分泌等关键临床指标方面证实了该组织替代治疗方法的显著有效性。同时,该研究首次在人体内证实,干细胞来源的再生胰岛组织可长期有效代偿T2D晚期患者的胰岛功能损失,逆转高血糖并实现功能性治愈。
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殷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关科研团队历经十余年研究,该项技术已趋于成熟,是再生医学治疗糖尿病领域的重大突破。
“从初步的研究结果来看,该技术在糖尿病,尤其是重症糖尿病的救治上,有很大的科研意义和临床潜在应用价值。”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丁国善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过,目前应用患者仅有一例,而且再造的胰岛组织移植成功后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难以复制
此次的研究结果披露后,干细胞概念沸腾,日前多只个股涨停。冠昊生物、戴维医疗、四环生物、济民医疗等多股涨停,达安基因、南华生物等跟涨。
三连板涨停的济民医疗在股票交易异动公告中表示,公司旗下博鳌国际医院于2019年1月与Jonathan Robert Todd Lakey教授签署了合作协议,聘请Jonathan Robert Todd Lakey教授为首席科学家,其主要职责为医院提供干细胞相关领域的技术支持,并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期为3年。截至目前,双方合作已经结束,公司未对其相关科研成果推进在中国转化。四环生物、泰林生物、中源协和、南华生物等也发布公告,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不过,干细胞已然成为当今生物医学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增殖、多向分化和可植入性等特征,因而在再生医学领域有着重要价值。通过梳理发现,干细胞产业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团队将聚焦干细胞来源再生胰岛组织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开发无需免疫抑制的‘通用型’再生胰岛组织,从而为广大长期依赖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新的治愈疗法。”殷浩说。
上述专家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实际上,本次被关注的干细胞治疗模式并没有脱离胰岛素的治疗,仅仅是外源胰岛素的剂量减少,所以此次的治疗模式并非大众所想的那么“玄乎”。
干细胞的研究其实已经应用很久了,包括各种方式诱导的干细胞治疗模式早已进入临床应用。此前,在我国,在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的基础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也与北京大学干细胞中心通力合作,成功完成国际首例1型糖尿病受试者化学重编程诱导多潜能干细胞(CiPSC)分化的胰岛样细胞移植手术。
“但是干细胞的研究有几个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来源的局限性以及干细胞本身在体内的滞留性问题等。此次的研究是基于116周的观察,毕竟有时间的局限性,细胞输到体内以后到底能待多久,会不会凋亡,以后会不会没有作用等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科学上还没有特别确切的答案。所以它距离真正广泛应用于临床患者,其实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上述专家说,以上是科学性的问题,这是想要该技术大规模落地首先要解决的方面。
“另外,还需要考虑的是适应人群,即什么样的人应该接受干细胞治疗,有哪些潜在的获益?与现有治疗方法相比,干细胞的安全性、有效性体现在什么方面?以及它的卫生经济学效应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讨。”该专家补充道。
丁国善也表示,“任何的科学突破,最后转化为大批量的临床应用,可能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路要走。新技术真正应用于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经过严格的探索和谨慎的论证。”
转载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季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