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肥胖日 | 中国每两个成人中就有一人超重或肥胖

张铃2024-05-11 19:06

记者 张铃 2024年5月11日是第七个“世界防治肥胖日”,主题是“防治肥胖,拒绝负重前行”。

“现在中国成人的肥胖率是16.4%,如果把超重也算上,那么就接近50%了。”5月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在一场名为“肥胖真实之重”的媒体科普沙龙上说。

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超重和肥胖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衡量标准,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设定的适用于中国人群的标准,成年人BMI在24至27.9被定义为超重,而大于28则被视为肥胖症。

纪立农说,如果BMI超过了24,不健康代谢状态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的出现几率就会明显增加。如果BMI超过了28,代谢的紊乱会进一步加重。从长期的随访来看,这些超重和肥胖的人出现心血管疾病、肿瘤、睡眠障碍、脂肪肝、关节疾病、心理疾病的几率都会明显增加。

成年人之外,中国6岁到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率是11%,肥胖率是7.9%。纪立农说,小时候胖的人,成年后体重指数高的几率非常高,相关性非常强,这可能和生活习惯、遗传等各种因素有关系。

肥胖是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中国先后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不断完善肥胖防控政策体系。2024年,国家卫健委开展为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呼吁全社会关注超重肥胖问题,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到健康体重的活动中来。

纪立农介绍,肥胖会导致一些生物力学上的问题,比如有些人胖了之后,呼吸道脂肪沉积过多,就会使得呼吸不通畅,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质量;体重长期负荷过多,会对膝关节有损害。肥胖还会导致一些代谢问题,比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纪立农提到,虽然1997年学界就有了对肥胖的定义,但是肥胖的成因至今还有很大的争议。

在纪立农上大学的20世纪80年代,肥胖超重的人非常少,人们凭着粮票吃饭,再有钱也买不到过多的粮食。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很少人会有过多的食物摄入,再加上从事体力活动的人也比现在多,自行车还是主要的代步工具,所以肥胖和超重的人很少。

“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肥胖人群?我们碰到了‘毒性环境’。”纪立农说,现在,食物可及性、可支付性越来越高,人们在家就可以点外卖,足不出户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一些人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就会出现多饮、多食、活动减少的情况,热量摄入增多了,支出减少了,脂肪蓄积在体内,就造成了肥胖。

纪立农注意到,人们在减重时,除了有改善生物力学和代谢的需求外,还有美学需求,这些需求和大家对肥胖的认知是有关系的。

纪立农说,按照对体重的划分标准,BMI在18.5至24之间属于正常体重,小于18.5就属于体重过轻。在电影、电视和时尚宣传中,瘦常常和美与时尚绑定在一起,导致很多人追求BMI在18.5以下。他希望通过媒体宣传,通过新的社会观念的塑造,让大家意识到过瘦是不健康的。

前段时间,有位演员找到纪立农,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减重。经过测算,这位演员身材的BMI是17.6。纪立农说,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患者的BMI指数是24,但有糖尿病,医生可以从改善体重的角度去帮助控制糖尿病。对于体重已经处于不健康状态的人群,医生不可能为其开减肥药。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健康新闻部记者 关注健康领域大公司、大医生、重要事件、人物 邮箱:zhangling@eeo.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