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樊昭
4月30日,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正大”)发布2023年财报及2024年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2023年金正大营业收入约为85.5亿元,较上年下降约14%;在利润方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7亿元,较上年略提高,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14.7亿元,较上年大幅下降近70%。在现金流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8亿元,较上年下降约38%。
2022年,证监会向“复合肥一哥”金正大开出罚单,揭露了其在五年间财务造假的劣迹。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这3年半的时间里,金正大及其部分子公司通过虚构合同、空转资金等违规手段,累计虚增收入230.73亿元,虚增成本210.8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9.90亿元。其中,在2016年,金正大公开财报中的利润几乎均为虚假数据,2017年也有近一半利润为虚增收入。
2019开始,金正大因诸多信息披露问题而受到多方监管关注。2020年7月1日起,金正大股票因连续两年财报非标,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金正”。曾经国内民营化肥龙头企业,在此次事件后“跌落神坛”。此后,金正大又因内外部诸多问题,不断传出破产重组、银行账户被冻结等消息。
经过多番波折后,2023年7月,*ST金正大向外公布,涉及“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已全部消除,成功“摘帽”变更为“金正大”。
但在“摘帽”后,金正大并未取得业绩上的实质突破。从2023年年报来看,金正大的营收、净利指标依旧不断下跌,业务增长难寻有效手段。
一季度营收下滑 布局新能源胜算几何
财报显示,金正大今年一季度营收约为19亿元,较上一年下滑超27%。在利润方面,金正大一季度归母净利约为26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但值得注意的是,金正大一季度营业外收入约为2677万元,同比增加 1175.72%,金正大在解释原因时称,公司本期收到违约金较上期增加。此外,金正大收到政府补助约为1219万元,接近归母净利润的一半。
由此可见,金正大目前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不足,其能否持续盈利也需要画一个问号。
此外,在2023年财报中,金正大提到,未来将布局“磷矿—磷酸—磷化工产品—新能源材料综合利用的磷化工全产业链”格局,入局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公开资料显示,金正大已经出资人民币2亿元新设全资子公司贵州正磷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入局新能源产业。但从目前市场行情来看,动力电池企业的盈利空间正在不断压缩,金正大此时入局压力巨大。
对金正大而言,入局新能源不一定意味着海阔天空,尽快推进主营业务脱困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