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抗体偶联药物)明星药企荣昌生物(09995.HK;688331.SH)亏损持续扩大。
4月27日,荣昌生物发布2024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大增96.41%至3.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约3.49亿元,这一数字在2023年同期为亏损3.24亿元。
另据2023年年报,2023年,荣昌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0.83亿元,同比增长40.26%,但归母净利润则从上年同期的亏损9.99亿元进一步扩大至亏损15.11亿元。
荣昌生物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营收增加系公司商业化产品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泰它西普(商品名:泰爱)和国内首个原创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商品名:爱地希)的销量增加,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减少,系本年各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试验研究阶段,研发费用大幅度增加。
年报显示,2023年,荣昌生物全年研发费用为13.06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3.01%。
此外,商业化销售投入团队建设费用和学术推广活动开支也在增加,2023年,公司肿瘤科商业化团队涵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近250个地级市超过2000家医院。截至2023年12月31日,肿瘤商业化团队已完成超过650家医院的药品准入。这一年,荣昌生物的销售费用为7.7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5.90%。
另据一季报,2024年第一季度,荣昌生物的研发费用为3.31亿元,同比增长32.62%;销售费用为1.88亿元,同比增长18.81%。
就如何提振业绩及后续规划等问题,4月28日,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荣昌生物证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领导层/管理层会根据公司的运营推进。日前,我们已经在投资者电话会上就年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后续我们也会针对一季度的情况召开说明会。”
凭借维迪西妥单抗,荣昌生物打响了国内ADC赛道布局的第一枪。
维迪西妥单抗是一种新型抗HER2 ADC,2021年6月被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成为国内继罗氏的Kadcyla、Seagen/武田的Adcetris后,第三个获批的ADC药物,也是国内创新药企首款自主研发并获批的ADC药物。2022年1月,维迪西妥单抗第二项适应症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且HER2过表达即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2+或3+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
维迪西妥单抗不止在中国布局,早在2021年,荣昌生物就与生物制药公司西雅图基因(Seagen Inc. ,SGEN.US)达成一项全球独家许可协议,用以开发和商业化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
不过,维迪西妥单抗并未给荣昌生物带来最佳的利润,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录得巨亏。截至2023年,荣昌生物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还有7.27亿元,在港股18A药企(指通过港交所18A章节规则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中只能排在中游位置。
为了给新药研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今年3月底,荣昌生物发布定增预案,计划最高募资25.5亿元。荣昌生物亦在预案公告中提及,通过本次发行,公司将借助资本市场平台增强资本实力,缓解流动资金压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要想在业绩上有所提升,不仅需要研发产品的快速推进,还要进一步拓展现有产品的商业化范围,以及选取最佳的商业模式。
头豹医疗行业高级分析师荆婧告诉时代财经,部分研发企业选择自建产能,通过自有工厂完成由生物偶联至制剂灌装的整个过程,而将抗体、连接子和毒素等生产环节外包。另有部分企业选择专注聚焦药品的临床研发,将生产流程全部外包。综合来看,ADC药物的商业化模式选择取决于自有产能承载力和CDMO合作模式的成本,生产企业需根据自身生产条件对自产和外包比例进行把控,以实现产品管线的利益最大化。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10款ADC产品上市,中国市场上市的ADC产品也已经超过5款。另据德邦证券统计,2021年-2023年5月,国产ADC出海交易金额已经超过200亿美元。
荆婧表示,中国ADC药物的研发虽起步较晚,但近年研发持续发力促使中国品牌阶段性进展逐步赶超全球。
尽管交易额居高,上市速度也在加快,但在已获批产品已经占得市场先机、行业竞争也日渐白热化的情况下,后来者无论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都似乎难以在“卷王”赛道中挤出一片天地。
以明星ADC产品德曲妥珠单抗(研发代码DS-8201,商品名:优赫得)为例。根据阿斯利康发布的2024年一季报,优赫得一季度在全球销售额为8.79亿美元,在2023年同期这一数字为5.31亿美元,同比增长66%。其中,优赫得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为4.23亿美元,中国市场亦在快速放量。
另据医药魔方数据库,截至2024年1月,在全球共有324个ADC项目进入临床阶段,但其中大部分处于临床早期,仍处于I期早期临床的有187个,占比高达58%。
荆婧对时代财经指出,当前已上市药物并未充分覆盖全类型靶点抗体和细胞毒素药物,因此后来者仍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同靶点赛道,ADC新药仍存在商业化机遇,适应证差异化和产品疗效优化成为此路径下的首选。
对ADC的未来发展,睿智医药抗体研发部总监梁贵合告诉时代财经,“目前ADC药物的发展有如下几个趋势:双抗ADC、新的链接子-荷载,以及向XDC拓展。如双抗ADC比传统的单抗ADC具有增强靶点内吞和药效,以及增加靶向特异性的优点。”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羽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