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内两度访华,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成了跨国车企里,最“热爱”中国的车圈大佬。当然,他频频访华的理由也足够充分。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够这个分量。更何况,他驾驭的“宝马汽车”还在去年夺得了豪华车市场的销冠,第一次在销量上赶超了老对手奔驰。这对经常在社交媒体上“互动”的竞争队友,现在正在转型电动化的十字路口“各奔前程”。
4月24日,北京车展正式开幕的前一天,宝马和奔驰都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奔驰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揭幕了纯电动大G,为了秀一把技术创新的硬实力,纯电动大G还在陡坡上演示了“进退自如”的惊险戏码和四轮原地快速掉头的惊艳功夫,这样的情节设定意在向外界传递:论硬派越野能力,传奇大G即便出电动版也是“你大爷”级。
硬实力“秀完”后,有细心的媒体发现,纯电动大G不叫原来设定的名字“EQG”了,恢复更容易让铁粉和普通用户都非常容易认可的“纯电动大G越野车”。事实上,跟新车取名一起“拨乱反正”的,还有奔驰高喊了近两年的“全面电动”战略。这个战略虽然是基于全球的,但主阵地依然是中国市场。和老对手宝马一样,中国也是奔驰全球销量最大的单一市场。
所以,转型电动化,到底要如何把控节奏?是一杆子插到底还是像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置身转型电动化的十字路口,奔驰停下来顺便弯个腰扎紧了一下跑散的鞋带,而宝马则依旧在快马加鞭,头也不回地往前奔跑。有人说,奔驰向左宝马向右,其实这样的表达并不准确。确切地说,二者锚定转型的大方向一致。
差别只在于,奔驰跑到一半时带了一脚刹车,而宝马跑到一半时依旧没有松油门。
有消息称,奔驰正在重新考虑其倾力打造的纯电动豪华品牌“EQ”的去留问题,包括原计划取名“EQG”的电动版大G,在中国市场揭幕前的临门一脚之际果断更名“纯电动大G”就是个先兆。如果上述猜测属实,那么已经上市的EQ系列怎么办?难不成等换代产品出来都按照“纯电动大G”如法炮制吗?
没错!奔驰内部传出的消息是,后续推出的所有新款电动车在命名上将回归奔驰用户喜闻乐见的“纯电动某某某”,类似不久前刚在车展上首秀的“纯电动大G”,而EQ品牌则定位为“技术品牌”,类似“路虎全地形科技”。在笔者看来,奔驰全新电动车在新车命名上的回归,不仅仅名字的改变更是奔驰在电动车战略上的“微调”,在战术打法和推进节奏上的理性回调。当然,对用户而言,这样的策略相对保守却更容易接受。
豪华细分市场的燃油车红利,对于奔驰这样的顶流豪华品牌而言确实还没吃完,何必着急“断舍离”呢?
从商业逻辑看,奔驰在转型电动化的节奏上主动踩刹车“慢下来”,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原因无它——豪华电动车市场的钱确实太难赚了。尤其是对比现金流稳定且盈利能力出众的燃油车,任何一个豪华品牌打造的电动车,包括奔驰和宝马以及新势力企业的蔚小理(支撑理想盈利的 L系列是增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纯电车)打造的纯电动车,无一例外都是“赔钱货”。
这背后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产业条件不成熟加上用户购买意愿偏低,是大体上可以解释得通的现实逻辑。置身同样的一套商业逻辑和同样复杂的商业环境下,宝马和奔驰两个一直以来上演你追我赶戏码的“竞争队友”,却做出了两种不同的抉择,对比观察下来这的确非常有意思。难道宝马造电动车卖电动车不亏本吗?要亏大家一样亏,只要置身“内卷”的中国市场,谁也概莫能外。
从生意角度看,现阶段的豪华品牌做电动车,显然是要亏钱,而且不是小亏是大亏,摊子搞越大亏越大。既然亏钱还要搞,那宝马是不是傻?或者说人傻钱多?显然不是。宝马当然也算账,在德国宝马是家族企业民营资本控盘,相当于中国的长城和吉利,按道理应该更功利更现实,因为根本没有国有企业的“政绩”包袱。但宝马显然算的是一笔大账,一笔能让宝马赢在未来的总账。
其实,从现阶段看,也很难判断奔驰的务实和宝马的远见,究竟谁做的更对?
但从 3-5 年后看今天,大概能厘清谁是真正的“人间清醒”。现阶段笔者个人可以下的基本判断是,奔驰对战略初期可能出现误判的容错能力是偏低的,肯定是不如宝马的,否则很难解释已经喊了两年的“全面电动”全球战略,为何在第一代产品没有打响后就要踩下刹车?而宝马呢?不仅看到了现阶段经营电动车业务的现实挑战,更看清了一旦错过战略转型“黄金期”可能付出更加巨大的机会成本。
正所谓,悲观者永远正确,而乐观者永远前行。
从笔者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认为宝马当下的战略抉择是更目光远大且意志坚定的。虽然宝马在电动车业务上同样是“赔本赚吆喝”,但转型的速度和节奏并没有因此减缓,全面押宝中国市场谋定全球转型的洞察依然前瞻,宝马推出“新世代”电动车产品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依然雷打不动。看看宝马集团董事长在4月24日晚宝马集团之夜的坚定表态就能发现,这家“百年老店”在战略上的预判和定力绝对是异于常人的。
“随着新世代车型的面世,我们将重塑整个公司以及我们对未来出行的影响力。总之,前所未有更宝马。”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是汽车行业的大趋势,定义了未来的汽车。BMW新世代车型将未来出行三大领域的核心创新集于一身。‘新世代’不仅仅是一款车,它代表着下一代宝马全新产品系列的开始。”齐普策所说的“影响力”,可以精辟地总结为六个字“很未来,更宝马”。
“更宝马”不难理解,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宝马,会比油车时代的宝马更具驾驶乐趣和人车互动;而“很未来”则直指宝马“新世代”产品牢牢锁定的三大用户价值锚点——电动化、智能化和循环永续。在2025年量产车推出前,宝马已经通过三款“新世代”概念车完整诠释了未来的新造车方向和新造车逻辑。今年的北京车展上,这些了不起的“新世代三宝”将在宝马展台首次联袂登场。
问题来了,新世代车型在技术上到底有多先进?
比如,在电驱技术方面,新世代车型将首次采用第六代BMW eDrive电驱技术及圆柱电芯,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实现显著提升;而在人机交互方面,新世代车型将搭载首创的BMW全景视域桥,它代表了平视显示技术的一次量子飞跃。此外,新世代车型将采用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先进的“域控制”设计,四个“超级大脑”组成的智能中枢,将智驾体验和纯粹驾趣提升至更高维度。
这样的描述单纯从字面意义上已经让人充满遐想。相对于已经量产的现有电动车产品,面向未来的新世代宝马的确称得上是脱胎换骨蜕变新生,但这样的“好饭”还需要再等等。
在量产时间上,宝马全球将从2025年起开始投产新世代车型,2026年新世代产品将在沈阳正式投产下线,为此,宝马在沈阳已经再投100亿元启动第六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宝马已经是BBA乃至整个跨国车企里,在中国投产电动车款型和销售电动车数量最多的一家,仅在去年就卖了接近10万辆 BMW 品牌电动车,如果算经济账肯定是“亏得最狠”的那个“吃螃蟹者”。
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将投放20余款BMW和MINI品牌的全新及升级车型,包括昨晚在宝马集团之夜上全球首发的新纯电动BMW i4,还有全新电动MINI Aceman和全新电动MINI Cooper。据笔者了解,全新电动MINI将在中国率先投产并返销欧洲,届时中国有望成为MINI品牌电动车最大生产中心和出口基地。保持转型定力且不忘快马加鞭的宝马,理应成为“新世代”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