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特刊|在价格战与流量战中求生

高飞昌2024-04-27 13:48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高飞昌 2024年春夏之交举办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下称“北京车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本届北京车展,是时隔四年的再度重启,吸引参展企业近千家,全球首发新车超百款,堪称近几年间全球范围内线下车展的规模之最。

从今年年初开始,“新能源汽车”成为频繁出现在各大政策文件当中的关键词。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走高,中国汽车产业真正进入了以新能源智能汽车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巩固和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亦是当前行业各方的共识。

在本届北京车展上,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成为主旋律,以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则是另一条主线。以整车企业为例,不论是豪华车企还是合资车企、自主车企,无一不将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的发展成果当作向外界展示的重点。

此外,因当前中国车市价格战四起,内卷加剧,车企在“卷技术”“卷产品”的同时还在疯狂地“卷流量”。本届北京车展上,作为科技公司跨界造车的两大代表人物——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和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他们马不停蹄地走访其他整车企业的展台,所到之处吸引了无数的闪光灯,俨然成为车展上两大“流量高地”。

“油转电”加速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联席分会发布的数据,4月1日至14日,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51.6万辆,同比下降11%;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26万辆,同比增长32%;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占比历史性地达到50.39%。

就在3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预测,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在未来三个月会突破50%。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王传福的预测成真。

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时间渗透率提升至5%;从2019年到2024年的5年间,渗透率则突破50%。中国汽车市场“油转电”的速度,令人咂舌。

如果说两年前的上海车展期间,众多跨国车企高层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极为震惊”,那么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再度来到中国市场的各大跨国车企高层就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他们此次前来更多是为了检验自家企业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的转化成果。

本届北京车展上,豪华车企当中的宝马、奔驰、奥迪均带来了电气化阶段性成果。奔驰在燃油车时代越野车的象征奔驰大G宣布进入电动化时代,宝马的新世代车型释放了更多的投产消息,奥迪基于PPE纯电平台的第一款车奥迪Q6Le-tron在车展上亮相,保时捷纯电动Macan在车展上上市,雷克萨斯发布了LF-ZL以及LF-ZC两款电气化概念车。此外,沃尔沃、凯迪拉克、英菲尼迪、林肯等品牌,通过量产车或概念车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电气化进展。

合资车企当中,大众在过去几年里不仅建立了以大众安徽为核心的电动车生态,还与小鹏汽车合作加速电动车技术和产品的投放。通用、丰田、本田、日产等车企,也在不同程度地加码电动车的中国本土化发展。其中,本田为中国专属打造的纯电“烨”品牌连同e:N品牌在车展上亮相。

跨国车企通过合资合作或投资孵化的方式,在中国市场完成了一轮新能源的本土化布局。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奇瑞、吉利、长城等中国传统车企更不用说,他们早已通过发布新能源子品牌及构建垂直产业链的方式,做足了深入转型的功课。

本届北京车展上,一汽红旗发布了三大子品牌,其中红旗新能源品牌在列;东风汽车带着猛士、岚图、eπ、风神、纳米多个新能源品牌参展;广汽旗下的传祺、埃安、昊铂形成了新能源的最新矩阵;长城旗下的长城、魏牌、坦克、炮、欧拉五个品牌同台亮相,展示着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成果。

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在中国汽车市场,由于众多品牌加入新能源发展之列,不仅推高了新能源产业的浪潮,也间接使得本届北京车展变成最“拥挤”的一次车展。

反过来说,本届北京车展或成为未来几年之内难以复现的一座巅峰。在中国绵延了近十年的新造车运动,伴随着小米汽车在今年春季的入局,已事实上进入了尾声,短期内中国车市将不再会有同等量级的新造车玩家加入。以本届北京车展为起点,中国新能源汽车牌桌上的玩家悉数在列,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车企、科技公司跨界造车者,正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接下来,将是各大玩家拿出真材实料较量的时刻。

新势力车企当中,蔚来在北京车展上发布全新ET7,继续在行政级轿车市场加强上攻,巩固高端化品牌优势,其次在充换电领域持续发力。理想汽车带来理想L6,计划在30万元以下市场攻城略地;小鹏汽车带着小鹏X9而来,同时公布其在AI方面的技术进展。其他新势力车企当中,零跑、哪吒均带来了新产品和新技术。

华为鸿蒙智行旗下的“四界(问界、智界、享界、傲界)”、小米汽车,作为科技公司跨界造车的代表,带着“泼天的流量”来到北京车展。华为鸿蒙智行和小米汽车的展台,均被观众包围得水泄不通。有趣的一幕是,纵使有来自全球的多家跨国车企高层和中国本土车企的高层在场,以及有不少娱乐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前来,但整个北京车展展馆的流量高点还在雷军、周鸿祎两人身上。

过去十年间,伴随着新造车企业的大量加入,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与此同时也陷入激烈的内卷状态,当下各大企业的负责人纷纷启动直播吸引流量,即是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的一个写照。

虽北京车展上的流量效应明显,但行业的一大共识没变,即汽车市场的竞争一直存在,但最终的较量还在技术、产品、服务和品质。未来,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科技公司造车者三者是长期共存的关系,而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

车展愈发国际化

在中国举办的大型汽车展会,虽均冠名“国际车展”,但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名不副实”。一方面,参展的中国车企缺乏实质的海外影响力;另一方面,参展的跨国车企,更多关心的只是自身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变化在最近两三年内出现。当前,中国汽车出口量一路走高,且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车企去海外市场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跨国车企中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将中国产的汽车出口到全世界。本届北京车展也顺理成章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车展。

中国本土车企深知,想要成为世界级车企,只在中国汽车市场立足是远远不够的,走向全球汽车的舞台才是目标。为此,包括长城、奇瑞、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安在内的多家中国车企,在北京车展上都强调了持续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性,他们将海外市场作为企业的新增点,作为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重要支撑。

实际上,在近两年的日内瓦车展、慕尼黑车展等知名国际车展上,因其他跨国品牌参展意愿不强,积极参与的中国汽车品牌变成了全球各大车展的主角。这种变化背后,包含着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全球市场的迫切愿望。北京车展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主场,更是被中国品牌重视。在本届北京车展上,长城、比亚迪、奇瑞等车企,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海外经销商人员前来参观,展会上外国人的面孔随处可见。

热闹但不意味着轻松。从大的产业格局看,不论是技术路线还是汽车供应链的稳定性,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聚焦到每一个玩家身上,在激烈的价格战与淘汰赛的洗礼中,唯有拿出技术创新和恰当的市场策略,才能从中获得一线生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与出行新闻中心主编
长期关注汽车与出行发展动态,包括行业政策、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出行与科技、资本市场、汽车后市场。对于相关企业战略变化和上市新品有独特见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