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达101%,“3岁”起步区有何源动力?

黄敏2024-04-27 10:36

2023年,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较2020年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较2020年增长201%;规上工业总产值较2020年增长227%……

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已满3年,济南起步区发展跑出加速度。如此增速背后,起步区有何源动力?

一批引爆性项目落地“开花”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起步区的成形起势,归根结底要靠产业的聚势赋能。

成立以来,起步区确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服务产业“3+1”产业发展方向,系统编制了产业正面清单、重点产业示图、产业机会清单和产业准入机制“四张清单”,进一步明确“6+4+2”产业主攻方向,“6”即智能车、新能源、新材料、中国芯、机器人、元宇宙;“4”即新金融、新电商、新会展、泛航空;“2”即现代种业和休闲农业。

在这样的产业方向指引下,一批引爆性大项目落地起步区,让这个新区新质生产力澎湃。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一期项目落户起步区,从项目供地到2022年11月首台整车下线,仅用时11个月。

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

2023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起步区正式下线。今年3月25日,随着一辆全新腾势N7亮相,比亚迪第700万辆新能源车在起步区下线……

不到两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发展跑出加速度。2023年,济南比亚迪生产整车24万辆,完成产值276.5亿元。预计2024年全年生产整车30万辆以上,完成产值330亿元。目前,产业园二期正加快建设。该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过400亿元,带动直接就业超过3万人。高端高质产业项目的引爆性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就在比亚迪在起步区“开花结果”之际,起步区在氢能领域的布局也已崭露头角。氢能是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驱动引擎,近年来,起步区紧盯前沿加快布局氢能产业。早在2021年,国家电投在起步区落地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总投资100亿元,计划建设全国最大的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区。

短短一年时间,依托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绿动”),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氢能创新中心入驻,完成发电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三条生产线的建设投产,产品正式下线,生产线被评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十大领航项目”。

济南绿动氢燃料电池

目前,济南绿动发电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车用系统3条生产线,分别可实现1000台(套)的年产能。60多辆氢能渣土车和环卫车已在起步区投入使用。济南绿动总经理陈颖介绍,接下来,计划推出氢能物流车,进行大载重无人机、氢能助力自行车等研发。下一步,根据起步区规划,济南绿动还将建设首个氢能零碳社区,打造多元氢能应用场景。

这些产业加速成长之际,起步区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多点开花”。

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效果图

在光伏领域,2023年4月,总投资360亿元的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已落地起步区,意在打造全球先进的光伏组件制造基地,今年2月,该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落地后将直接带动就业1万人,2029年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00亿元。在会展领域,全球综合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2023年11月底投入使用并举办首展,预计形成年产值近8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约1万个,带动交通、物流、旅游等上下游130多个关联产业,可形成年产值达400亿元的会展经济产业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不断壮大,注册企业突破700家……

上述项目可谓是起步区优质产业发展的缩影。截至目前,起步区累计引进产业类项目278个,其中500强企业项目60个,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正崛起。

科技创新策源地加速崛起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起步区,以中科新经济科创园为代表的科创力量正加速壮大。

4月22日下午,济南中科核技术联合故宫博物院研发的“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发往安徽淮南武王墩墓,目前已应用于考古研究。待考古结束后,该设备将发往故宫博物院。这意味着,未来故宫文物将用上济南研发的仪器设备。

济南中科核技术研发的“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

据了解,长期以来,如何在无损的情况下快速精准地检测出曲面文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信息,进而获取文物的年代、产地、真伪、修复等情况,一直是文物考古界的难题。随着上述设备研发成功,这一“难题”终于有了“答案”。“这台设备不仅能够获取文物的‘DNA’,也揭开了我国文物神秘的文化属性和复杂工艺,让‘沉默’的文物‘开口说话’。”该副研究员、XRF设备项目经理许琼介绍。

济南中科核技术工程师在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现场实验室扫描出土文物

上述设备可谓该研究成果的典型代表之一。济南中科核技术成立四年多来,特别是济南起步区获批设立三年来,在精密无损检测、辐射安全监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及放射性药物研发等领域投入近8000万元产值的设备仪器,开展10余个科研项目的研发落地,并成功完成20余款核技术应用产品的工程化开发。“从核心技术到整机工程化开发,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算法,全链条实现自主研制。我们也将继续为国产化设备替代和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济南中科核技术常务副院长魏存峰说。

与该相邻,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济南中科泛在智能计算、齐鲁中科碳中和等中国科学院三大院所也在加快发展。目前,已启动“天地互验动力推进”大科学装置预研,承担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电堆、空天发动机等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不少项目填补国内空白,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中科新经济科创园

截至目前,中科新经济科创园产业载体集聚效应已初显,已引进落地产业化项目73个,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4家。

放眼整个起步区,国际招商产业园以及启迪之星、可信云等平台的科创服务功能都在增强,黄河创新孵化产业园、总部经济区菁英成长产业园都在加快建设。起步区正厚植科技创新土壤,加快打造黄河流域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一个新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正崛起。

让“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高新企业铺天盖地”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3年来,起步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项目建设、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比如,比亚迪起步区项目的“拔节生长”,背后是起步区多部门合力协作助推发展——仅45天即完成厂区200多万方土方回填平整,项目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登记证书、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四证一书连发”,确保了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已投产的光大照明智慧产业园,通过设计方案联审和审批环节前置,实现“五证连发”,为项目开工建设至少节省4—6个月……

拿地开工并不意味着服务项目建设的结束。为最大限度减少时间浪费、提升服务效能,起步区建立起“一对一”帮办团队,为落地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

在全面提升项目服务的颗粒度、专业度之际,起步区也给予产业真金白银的支持。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发布“新20条”产业支持政策;制定6大产业52条定向支持政策,最高可补助1000万元。推出108项“免申即享”政策清单,系统构建“1+6+108”产业政策服务体系。

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本就优质的项目迸发强大的牵引力。在产业的强力支撑下,2023年起步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70亿元,比2020年增长101%;固定资产比2020年增长201%。

济南起步区效果图

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服务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在起步区已全面落地。从“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发展目标看,起步区发展的步伐仍需加快。

区域发展,项目为王。起步区正加速沿链聚合、聚链成群、强链聚才,全面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产业链能级跃升。按照计划,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起步区将持续做好产业项目谋划,稳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以比亚迪为引领的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链条,以爱旭、国电投为引领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条,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为平台支撑的会展文旅产业链条,形成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引导各类要素向主导产业集聚,加快推动优势产业释放产能,推动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高新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

起步区也在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在崔寨片区规划未来产业园,聚焦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方向,将打造“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的未来产业链群,力争实现更多“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100”的突破。

如今,“3岁”的“鹊华新区 黄河新城”,正朝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所设定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奋力奔跑。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记者:黄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