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先行突围“百模大战” 成都高新区AI产业“抢跑”

2024-04-24 18:40

黑T恤、牛仔裤、黑框眼镜,成都艾斯莱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浩一身科技风,向客户们展示着公司最新的AI应用产品“iSlide”,这是一个借助AI创作PPT的辅助工具软件,用刘浩的话说,其最大的商业价值在于“让PPT设计简单起来”。

2016年,在PPT设计行业已小有名气的刘浩从上海西进成都,将新公司落户成都高新区,在多年PPT设计服务所积累的经验和数据的基础上,刘浩和他的团队开发了PPT辅助服务软件iSlide,近年来更引入AI工具,让iSlide的活跃付费用户超过100万、企业用户超过1万户。

ChatGPT在2022年底横空出世,激荡了国内AI大模型研发的热潮,并逐渐演变为“百模大战”。与此同时,各省市陆续出台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政策,力图推动当地AI产业加快发展。在成都高新区,尽管人才、资本方面与京沪有较大差距,但短短一年多,厚植多年的创新“土壤”萌发出众多聚焦行业垂直需求的AI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如“iSlide”这样抓住AI风口的公司,成都高新区也成为AI赛道中快速“抢跑”的一员。

从PPT设计到AI+美术 垂类应用跑通商业化

2022年底以来,AI和大模型成为科技界和产业界最关注的机遇,更是引发了竞相推出大模型的“百模大战”。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产业界开始逐渐意识到,聚焦行业垂直需求的大模型应用是最有可能短期内实现商业化的产品,对大多数企业也是确定性最强的方向。

业内人士指出,研发AI大模型需要的人才密度、算力投资、工程化能力门槛极高,天然屏蔽掉大部分创业公司,但从应用领域来说,会迎来一个行业化、小场景特征明显的黄金发展期,有的产品会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有的专注于医疗领域,有的专注于教育领域等。

同样诞生在成都高新区的行者AI(公司名:成都潜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聚焦行业垂直应用的AI企业。自2016年成立团队以来,行者AI就聚焦于如何利用AI为游戏从业者实现降本增效,并将AI应用逐渐扩展到教育、文娱、视听、文旅等领域。

其中,如游戏美术领域,美术成本一般可能占到游戏的40-50%左右,行者AI推出的AI美术工具AnyPaint(图刷刷)产品,以SaaS与私有化方式提供服务,具有文生图、图生图、2D美术资产生成、3D美术资产生成、3D减面、图标生成、模型训练等功能,从覆盖游戏、设计、工业制造、广告、文旅宣传等各方面美术需求。

目前,行者AI产品已在文娱、教育、政务等场景应用落地,典型客户包括掌趣科技、米哈游、盛大游戏、自贡文旅、成都博物馆、四川省广电、上海交大、成都七中、元气森林等。其商业潜力也获得了投资界的认同,2023年3月,公司获得了英诺、九合天使轮投资,今年年初获得了掌趣科技Pre—A轮投资。

事实上,国内AI行业在经过一年多的喧嚣和探索后,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垂类大模型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利用更高质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具备更高的准确性和行业可用性,而过去积累了大量行业数据的企业最有希望在这波AI产业机遇中脱颖而出。

在成都高新区,无论是专注PPT设计的“iSlide”,还是专注于AI领域应用探索的“行者AI”,都在过去积累了大量行业数据,也对行业和用户“痛点”了解有加,从而在AI风口来临之际成功起飞。

AI算力“打底” 超常规产业政策呼之欲出

一批率先跑通商业化的AI企业在成都高新区诞生并非偶然,在各地积极布局AI产业的背景下,成都高新区将智能算力建设列为战略性全局性重点工作,依托四川省人工智能,组建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推动AI大模型及GPU芯片总部项目和相关企业落地,推进各类专属模型和应用场景示范,扎实布局循序渐进,抢位人工智能产业赛道。

算力可谓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能源”,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成都智算中心获批全国首批9家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之一,已建成总算力300P的一期项目。自2022年5月上线以来,成都智算中心已与近150家合作伙伴签署算力服务意向协议。通过免费试用、免费技术服务、开展科研协作等方式,与50余家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孵化多个科研创新模型;与100余家企业合作,在智能城市、智能医疗、金融等场景形成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200余个。

2023年,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关联产业规模达468亿元,占成都全市60%以上,高新区已聚集80家人工智能规上企业、300余家生态企业,包括成都医云科技有限公司(MedGPT模型)、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眸语言模型)、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悠然产业通用大模型)等独角兽企业。

而在大模型方面,聚集行者AI数字文娱大模型等超过30个垂类大模型,数量占成都全市比例超70%,涵盖了医疗、文创、制造、金融、商务、办公等多个行业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省市积极发展AI的产业的同时,各区域AI产业自身的特色也日益凸显,如北京凭借人才、资本的优势,注重AI核心软硬件的提升,聚焦人工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的研发;上海立足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定位,着重培育人工智能在经济金融、对外贸易等领域发挥作用。在软件、生物医药和文创领域优势显著的成都高新区,也正在一些行业的AI垂类应用上实现了领先。

2024年3月,成都高新区发布了《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数字经济26 条”),聚焦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支持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发展、支持高端软件产业发展、支持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支持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加快构建等五大方面,给予行业精准支持,旨在通过资金支持和环境优化,加快优化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杜远/文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高新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