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重仓股集中在资源板块的主动权益基金收益表现持续领先。截至4月19日,景顺长城周期优选年内收益率超30%,万家双引擎、博时成长精选、广发资源优选、景顺长城支柱产业、嘉实资源精选、南方发展机遇一年持有、万家周期驱动、中欧瑞丰收益率超25%。
上述基金多数是长期投资资源板块的行业基金,或是采用自上而下策略近两年持续深耕上游周期行业的基金。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季报的陆续披露,也有基金是在今年一季度开始切入资源板块投资,并同样取得亮眼业绩的。如西部利得策略优选去年重仓股多集中在TMT领域,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中已有6只调向贵金属行业,该基金年内收益已达23.88%。
一季报中,许多基金经理详细解释了资源股的投资框架和投资逻辑。资源股大致可以分为五类:能源、基本金属、贵金属、能源金属和小金属。展望未来,基金经理提示,应更关注供给侧层面的变化。
绩优基金一季度十大重仓股换了个遍
年内主动权益绩优基金中,多为近两年持续投向上游资源板块,其中也有调仓灵活的基金一季度切入资源板块,斩获亮眼业绩。如西部利得策略优选,截至4月20日,年内收益率达23.88%。
2023年全年,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均主要集中在TMT领域,而根据刚刚披露的一季报,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大多集中在资源板块。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为盛达资源、湖南黄金、赤峰黄金、中金黄金、老凤祥、中钨高新、中芯国际、京东方、立讯精密、TCL科技。
“一季度我们以科技成长为主要配置方向,并在三月份逐步加大了对上游资源,尤其是贵金属行业的配置比重。”该基金基金经理何奇在一季报中表示,该基金长期配置均衡,短期风格集中。根据判断,科技成长和先进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可能是2024年市场重要主线之一,而黄金等资源品也可能有阶段性机会。
此外,该基金经理参与管理的另一只基金西部利得新动力同样在一季度进行了大幅调仓,前十大重仓股与西部利得策略优选一致,持仓比例略有不同。
资源类基金表现持续占优
今年以来,重仓股集中在资源板块的主动权益基金收益表现持续领先,截至4月19日,景顺长城周期优选年内收益率超30%,万家双引擎、博时成长精选、广发资源优选、景顺长城支柱产业、嘉实资源精选、南方发展机遇一年持有、万家周期驱动、中欧瑞丰收益率超25%。
嘉实资源精选一季报中,介绍了资源板块的研究框架。基金经理刘杰表示,过去市场聚焦高增长,需求侧的逻辑占主导,但在资源研究框架里,供给侧的逻辑更重要,需求侧看结构。此外,大部分资源品的定价不仅看国内,还要看全球供需,国内受到房地产需求影响较大。因此,资源品研究供给比研究需求重要,目前阶段国际定价商品好于国内定价商品。
刘杰表示,按照研究框架,可以把资源分为五类:能源、基本金属、贵金属、能源金属和小金属。能源主要是石油和煤,石油属于全球定价,而煤属于国内定价,煤炭90%以上的供给在国内。煤炭的逻辑是在“电气化”背景下,电力需求持续加速,带来煤炭需求韧性,叠加高分红属性,风险在于经济持续下行带来价格下跌。基本金属比较重要的是铜和铝,目前更看好铜。铜属于全球定价的商品,2020年疫情后铜价出现上涨,但铜的资本开支并没有大幅增加,导致供需处于紧平衡的状态,紧平衡带来供给“脆弱性”,这是很多资源品面临的现状。和其他金属相比,铜的需求有结构性亮点。新能源占比目前已经接近10%,保守预计,未来几年可以维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其次,电网需求占比30%左右。随着新能源占比提升,电网升级改造迫在眉睫,会进一步拉动铜需求。
广发资源优选一季报表示,基于对宏观经济预期和市场风格的判断,对于市场整体较为谨慎,在投资范围内,较好地把握了红利类资产和海外经济复苏、供需格局偏紧带动的全球定价资源品的投资机会,对于煤炭、黄金、铜、原油等大宗资源品龙头做了集中配置,获得突出的投资收益。
展望二季度,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孙迪认为全球制造业有望重回扩张区间,美联储降息预期渐行渐近,叠加过去数年资本开支严重不足,库存普遍偏低,全球定价资源品的价格有望继续走高或在高位企稳,持续看好贵金属、工业金属、原油、动力煤等品种的投资机会,并从中选择竞争优势突出、资源储量大、具有良好成长性或现金流稳定、分红收益率高的优秀公司进行重点配置,力争为持有人获取更好的净值表现。
易方达资源行业一季报表示,在一季度上半场,资源行业整体股价上涨更多来自估值提升的推动,随后在不同子行业基本面驱动下股价出现分化。从商品基本面角度,黄金、铜、铝、油价格表现相对强劲,煤炭价格调整较为明显。基金的投资策略保持不变,以行业中期景气度、个股内生增长能力以及估值作为调仓的核心依据。在一季度随着股价变化以及子行业景气度变化,在2月份降低了煤炭及黑色配置,在3月中下旬降低了铜以及黄金股的配置,在此过程中逐步增加了油气资产配置,略微增加了新能源金属配置,整体将持仓往风险收益特征更为合理的股票进行倾斜。后续将持续积极关注行业景气度、公司内生变化以及股票估值变化,等待合适的机会调整组合配置。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