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楚楚 “找钱难”一直是电影行业的焦点。4月22日,在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的电影投融资论坛上,多位电影投资人表示,投资方并非没有钱,而是市场上缺乏可靠的电影项目以及帮助投资方看项目的专业中介机构。
当天发布的《中国电影投融资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显示,电影市场整体快速回暖,行业产能拉升,2023年报备影片数量重新回到3000部以上。《报告》还显示,投资机构继续试水,资本合作意愿加强。
《报告》主编、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称,他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各地投资机构的投资意愿很强,只是市场上缺乏把资本和好项目对接起来的平台。这也是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怀柔区政府和聚影汇等共同筹备发起北京电影产业投资基金计划的原因之一。该基金由保利旗下基金作为管理人,落户怀柔区,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聚焦专业的电影投资业务。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群飞表示,当前电影行业投融资最大的问题是,由于电影项目信息不透明、不公开,资本缺乏信心。他以近期大热的中国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为例,该电影投资额折合人民币约1000万元,在中国台湾的电影市场算是大制作。但如果将该电影放在中国大陆拍摄制作,电影项目方提出的成本或达1亿元。黄群飞说,资金分配和使用不透明引发的高溢价和风险,全部由投资者承担,这会导致资方对很多电影投资避而远之。
福建省中兴电影院线总经理陈首文也认为,高片酬是当前电影投融资环境不佳的症结之一。他建议行业参考好莱坞片酬分配原则,即用固定片酬加分红比例的方式来替代固定片酬方式,风险共担。假设一位演员或者导演的片酬是5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为固定片酬,剩下的3000万元片酬需依据作品的市场表现情况来分配。
宁波文影基金总经理赵扬表示,他所在的影视投资基金在投资过程中最看重项目的确定性和资金安全性。由此,影视资本也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投资大制作项目相对可靠,但这些项目并不缺钱,投资方只能靠熟络的人脉获得相应投资份额;而找上门的项目往往具备不确定性,因此,投资方会尽可能将风险压力转嫁给项目方。这种现象也会导致初创企业、青年创作者失去很多融资机会。
在赵扬看来,设立一个影视投融资产业联盟的必要性在于,提升信息对称度,保障从业人员的专业度和信用,以及保证资金监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