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才培养按下“快进键”。日前,人社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
何为数字人才?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不过普遍的共识是,如果一个人拥有信息与通信技术技能就可以算作数字人才。当然,技能水平有高低之分,所以数字人才其实是一个区间不小的集合,其中既有码农、AI工程师等专业技能人才,也有数据标注师、网络主播等“数字化”含量相对较低的人才。这么看,数字人才并非哪个代际或群体的专属,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作为参照的是,人社部在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
数字人才培养再获“加码”,其所对应的现实是,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一项广被援引的数据是,截至2022年末,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41.5%。数字技术已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数字人才是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要素,然而我国数字人才的储备始终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据测算,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还在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半导体、大数据等相关领域人才需求量激增。
此次行动方案中,特别部署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等六个重点项目,并明确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加强创新型、实用型数字技能人才培训,同时引导企业紧贴发展需求开设订单、订制、定向培训班,可谓“稳、准、狠”。这一系列举措瞄准的正是现实中的发展掣肘和短板。数字经济火热的发展现实,等不及数字人才储备自然扩容,如此“拔苗助长”来解渴也是务实之举。
换个角度看,行动方案本质上也是一份数字人才的大致需求清单和成长地图。在就业竞争持续激烈的当下,无论是求职者还是在职者都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距离成为“理想的数字人才”还有多远。
随着数字经济的进一步渗透,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绝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信息与通信技能来介入,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在“人才”面前再特意强调“数字”二字了,因为到时候所有的人才都默认是数字人才。在当前这个大有新旧转换意味的当口,该敏锐捕捉人才需求新要求和新趋势,增强自身的相关数字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推进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数字经济劳动力供给水平,同样是筑牢发展“护城河”的必要之举。
在“数字人力资本”积累中,虽然说“慢一步,步步慢”有些夸张,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数字经济下对技能的需求是呈两级分布的。换句话说,你不能成为紧缺的高端复合型数字技术人才,那市场上留给你的可能主要是那些与数字化相关的初级技能工作了,比如服务于人工智能的数字标注师、服务于智能骑行的车辆管理运输工作。至于中间的大多数,可能先一步被数字技术替代了。因此,全面提升劳动者的数字素养,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加快释放人才红利,我们当有危机意识并保持耐性。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