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21日《工人日报》报道,近日,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大龄员工不会线上请假被解雇案引发热议。法院经审理查明,涉事企业此前发布公告,要求所有员工请假需通过企业微信线上操作,如无请假流程而自行不来上班的,视为旷工处理。尽管59岁的当事员工已通过微信、电话方式请假,并提出返岗后补请假,但公司并未告知准假与否,且以该员工连续旷工3个工作日为由宣布解除劳动合同。据此法院认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违法,需依法支付赔偿金。该案审理法官在释法时表示,应给予“银发”劳动者适老人文关怀。
仅仅因不会在企业微信上请假就被开除,不少网友为当事员工打抱不平,质疑涉事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唯技术至上”,缺乏人文关怀,“每个人都会变老,都有不适应社会和职场的那一天,谁想被如此粗暴对待?”
从法院查明的事实看,当事员工不仅没有有意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且以多种方式口头请假,并提出返岗后补请假,在如此清晰完整地表达了请假意向之下,公司仍“按章办事”将之开除,显失妥当。即使企业认定当事员工有一定“过错”,比如请假方式存在瑕疵,也不足以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秩序造成重大影响,不足以达到解除劳动合同的严重程度。
该案看似是个案,其实折射出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数字化、新技术给用人单位带来办公和管理诸多便利的同时,不少大龄员工在适应这种新常态时很可能存在一定困难,而用人单位的“职场适老化”并没有跟上,让一些“职场老人”无所适从。
上述案件登上热搜后,不少大龄劳动者纷纷吐露心声——自从单位实行无纸化办公后,所有流程都要在线上完成,比如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出差请假、个人或公务用印等都要在线上完成;一个新系统摸索好久都不会使用,也不敢随便乱点,只能请教别人……这类吐槽背后,是他们对“职场适老化”推广的期盼。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无法跨越数字鸿沟的人群可能会成为新型弱势群体。正因如此,近年来,我国不仅在公共设施上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也在运用智能技术上推进政务服务网站、手机APP等适老化改造,消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在数字化和老龄化叠加的用工趋势下,用人单位也应履行社会责任,积极进行“职场适老化”改造,在制定和执行数字化管理规章制度时,给予大龄员工人文关怀。
“职场适老化”不仅是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还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在数字化时代,企业更应给予员工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打造数字化时代的健康、温暖、适老职场,创造更加包容、友爱的职业发展空间,才能真正让劳动者从心里认同企业的管理,这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来说是一种双赢。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