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职业闭店人”招摇过市

龙之朱2024-04-21 21:13

据央视新闻报道,前不久,某早教培训机构在多地一夜之间关店。不少家长表示,后续沟通中出现了“第三方”与其对接协调。这些“第三方”一般会先开展低价促销充值活动,赚完最后一波充值,更换公司法人,然后一夜关张。该早教培训机构的第三方闭店人表示,自己已处理过超过500家教培机构的闭店,“如果没人闹事,风险就会降到无限低。”

媒体调查还原了这条灰黑产业链,原来,机构的背后还有“职业闭店人”,其与早教机构合谋欺诈家长,除了收割家长“最后的充值”,还从机构这里赚得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的佣金。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企业经营不善,当然会想着处置不良资产,寻求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引入专业机构善后,似乎未尝不可。然而,从当下一些“职业闭店人”的操作看,这些第三方机构并没有依法依规行事,其所采取的多是些上不得台面的无赖行径:闭店前引诱家长充值,暗自转换企业法人,而新的法人并无债务偿还能力……

对于家长而言,遇上“职业闭店人”就是一场噩梦。这些人以一种“我没钱我怕谁”的无赖姿态,一点点消磨人们的维权信心,直至大家都无奈散去。“职业闭店人”这样的做法,戳中了很多家长们不愿纠缠、没时间纠缠的软肋,以此赤裸裸地掠夺家长的金钱。“职业闭店人”存在多年,各地多见,公众从媒体上看到的被坑消费者只是少数,更多的消费者往往不得已“忍”下了这口恶气。

对于企业而言,雇佣“职业闭店人”则是自己不尽经营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表征。企业靠这种方式“完美”堵住经营不善造成的漏洞,也无疑产生了某种反向激励,加剧了一些不良企业卷款跑路的速度。

总之,“职业闭店人”的长袖善舞,对我国的市场经营秩序来说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从其各地的操作看,有一些疑点值得深思,比如,这些早教机构为什么能够顺利更换法人?再如,“职业闭店人”为什么能在社交平台公然拉活、大肆宣传?还有,违规闭店操作既然已成为“职业”,就绝不会是偶然为之,那么,相关机构有没有对此实时关注,尽好监察职责?

一个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不仅要刺激、鼓励消费,更要让消费者安心、放心。“职业闭店人”游走在法律、制度边缘,市场监管机构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跟进,对“职业闭店人”乱象展开全面调查,并依法严惩相关机构和个人。在工商市场的层面,按照公司登记制度,公司登记或变更登记,若涉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登记机关可以不予登记。那么,早教机构为逃避债务更换法人的现象,也应当严格按此规定不予登记。

今年7月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强化经营者的责任,要求设立“书面合同”、强化“按约履行”、明确“事中告知”,这些均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意味着,监管的绳索已经越来越紧。上海、北京等地也相继出台了单用途预付卡实施条例,其中明确规定,要对一定规模以上的预付式资金进行备案,实行预付式资金的存款专项监管制度。若这样的制度能够全国推广,相信也会产生积极的引导效果。

来源:光明网 作者:龙之朱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龙之朱】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