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杜甫重露欢颜丨新知

文博时空2024-04-19 08:03

文博时空/文 文博时空 作者 黄君度

01

巴蜀:老马为驹信不虚

公元762年四月,成都浣花溪边,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后的第二年。这一年太上皇玄宗、皇帝肃宗相继驾崩,安史之乱的余波犹未平定,官军与史朝义的叛军在河北地区反复激战。蜀中大旱,自去年十月以来就滴雨未下。

成都杜甫草堂

一场大雨缓解了旱情,但是去年没修好的茅舍就遭殃了,杜甫不禁感慨“敢辞茅屋漏,已喜黍豆高”(《大雨》)。更让人发愁的是,由于草堂临近河边,每到雨季经常发洪水,平时只有一尺多深的浣花溪泛滥成灾,将房前屋后变成一片泽国。河水退去,淤泥狼藉,老杜还要担心“不意远山雨,夜来复何如?”,万一夜里再发大水,可就真没地方住了。

一老一少两个朋友的到来让杜甫久违地展露出欢笑。少年郎姓焦,曾任校书郎之职,却偏偏自诩身姿矫健,能骑上未经驯服的生马驹。结果摔到地上还被踹了一蹄子,嘴唇破裂不说,门牙也没了,说起话来有点漏风。

年长的是大理司直王先生,好巧不巧因为老杜家门口的淤泥出了一场“车祸”。他的坐骑打滑受惊,把这位王先生甩到泥里,左臂骨折,面部淤青。杜甫赶紧写下《戏赠友二首》,发了一条“朋友圈”: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书。自夸足膂力,能骑生马驹。一朝被马踏,唇裂板齿无。壮心不肯已,欲得东擒胡。

元年建巳月,官有王司直。马惊折左臂,骨折面如墨。驽骀漫深泥,何不避雨色?劝君休叹恨,未必不为福。

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现藏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前一首调侃小焦既然有此雄心壮志,不如东去剿灭安史叛军;后一首劝慰老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杜甫评传》的作者陈贻焮教授批评说:“友人遭此,岂可嘲弄?读此二诗,令人不快;不得因作者的一贯忠厚,袒护他一时的轻薄。”虽说不厚道,至少友人马驹一般的青春活力和骑马越过泥泞的艰难历程,着实令彼时的老杜会心一笑,因为这些都是他经历过的鲜活体验。纵观杜甫的一生,他与马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02

齐鲁:万里可横行

公元712年,杜甫生于河南巩县。是年八月,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大唐王朝即将迈入开元盛世。杜甫出身京兆杜氏,十三世祖是文能注《左传》、武能平孙吴的西晋名将杜预。杜氏家族是有名的儒门世族,从晋至唐历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杜甫的少年时代自然颇为优游阔绰。

《杜甫相关地图》(摘自[日]古川末喜著,董璐译《杜甫农业诗研究》)

盛唐时期流行壮游,李白就是一个典型。这固然是由于此时繁荣的社会经济,也与交通的发达有很大关系。唐代交通以长安、洛阳大道为枢轴,从全国各大都市向四方辐射发展,官方管理的驿道逾六万五千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唐五代的官私养马业都获得一定的发展。安史之乱以前,唐代的养马业达到顶峰,至少拥有数十万马匹。民间贸易的马匹价格低廉,唐太宗时期的马匹买卖契约显示,马的价格仅为五匹练。根据丁君涛等学者研究,唐玄宗天宝年间一匹突厥良马折合成粮食的价值,不过相当于24.6石到30石米。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局部(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马球运动兴起于唐代。《马球图》一共描绘了20余位人物,骏马体态肥壮,骑手身姿矫健,生动再现了马球运动的雄姿风采。

因此,杜甫少年时便曾有机会游历远在东南的吴越。24岁赴洛阳举进士不第,并没有给年少气盛的杜甫带来多少烦恼——“暂蹶霜蹄未为失”,对一匹千里马来说,偶失前蹄并无大碍。他父亲杜闲当时正在做兖州(今山东兖州)司马,杜甫乐得到兖州去省亲,换个环境换个心情。作为堂堂州司马的公子,他得以“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常常与人骑马射猎;还结识了日后的好友李白、高适等人,创作了《望岳》这样不朽的名篇。

诗人闻一多说:“这时的子美,是生命的焦点,正午的日曜,是力,是热,是锋棱,是夺目的光芒。”年轻的心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当他看到在州里任兵曹参军(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的房先生那匹大宛胡马时,目光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匹名驹筋骨强健,锋棱挺拔,不是那种有肉无骨的凡马所能比肩的。

唐三彩白马(作者摄于深圳博物馆) 唐三彩马以白色三彩马和黑色三彩马最为名贵。造型头小颈长,腰肥体壮,眼晴炯炯有神,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全器雕塑精工,装佈华丽,是大唐艺术的杰出代表。

根据古时流传的相马术,它双耳尖尖翘立,符合“马耳欲小而锐,状如斩竹筒”的标准。跑起来四蹄轻捷,飒飒有风。不禁大为赞叹道:“此马驰骋所往,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亦无不如空阔平地,真是可以托付死生的良伴。”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诗》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前路是一片海阔天空,这正是杜甫一生最为豪迈乐观的时刻。他素喜咏马以比自身,万里横行的骏马正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

03

关中:与人同生亦同死

洛水河谷边的官道上,无数拖家带口的难民绵延向北而去。黄尘弥漫,一名面目憔悴的中年男子坐在路边草丛中叹气。大唐的天已经塌了,潼关陷落,哥舒翰被叛军活捉,长安的皇帝不知所踪,关中百姓纷纷离家逃难。他带着妻儿从客居的白水县(今陕西省白水县)打算逃到北边的州县躲避战火,没想到半路上自己的坐骑被恶人抢夺,家人也走散了。时值盛夏,他的心绪却如堕冰窟。

队伍里传来呼喊亲朋的声音,由远及近那呼声听得越发真切,竟有些耳熟。“杜表丈!杜表丈!”杜甫欻然起立,挥手正欲作答。只见一位青年骑士勒住马缰,翻身下马,高兴地招呼道:“总算找到您了!表丈家眷无恙,就在前方十里歇息,请表丈同我往寻。”说罢,青年扶杜甫上马,自己左手牵着马缰在前领路,右手按着腰间宝刀警戒四周。

日本正仓院藏金银钿装唐大刀

危难时刻,解救杜甫逃出生天的是远房表侄王砅(lì)。多年以后,当杜甫与王砅在潭州再次相遇,仍然对当年之事铭记在心。“逗留热尔肠,十里却呼号。自下所骑马,右持腰间刀。左牵紫游缰,飞走使我高。苟活到今日,寸心铭佩牢。”《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记录下了这段赠马逃生、患难与共的宝贵情谊。

到达鄜州(fū,今陕西省富县)安顿好家人后不久,杜甫听说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即位,当即决定化妆成难民前往投效。但当时叛军势力已经蔓延到鄜州一带,杜甫不幸被俘虏,押送到长安。次年春天,唐肃宗率大军来到凤翔,准备联合回纥骑兵讨伐叛军。得益于官微人轻,杜甫并没有被严密看守,反倒有机会出游,到朋友家混口饭吃。在见证了乱军烧杀抢掠的暴行,写下《春望》《哀江头》等忧国忧民的诗篇后,杜甫终于找到机会从金光门逃出,历经千难万险窜归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鉴于其忠心可嘉,被肃宗授予左拾遗一职。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在凤翔独身一人的老杜十分担忧家中情况,因为他见识过敌人的暴虐,更有传闻说鄜州的全家老小都已罹难。一待局势稍微好转,杜甫便向肃宗告假,回家探问。从凤翔到鄜州中间要经过邠州(今陕西省彬州市),对长期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杜甫来说,要徒步走完这段六七百里的旅程着实不易。

当时为了打仗,公私马匹都集中收归军队。“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连朝廷官员都无马可骑。因此他只好硬着头皮向驻扎在邠州的将军李嗣业写诗借马:“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徒步归行》)将军您正当英雄壮年,能安定社稷、讨平祸乱者非公莫属。可怜我这白头发的老拾遗靠两只脚走回家。人生交情不分老少,虽然我跟将军您素无来往,不妨以这首诗为契机,交个朋友。老妻幼子还在山中哭号等我,就差您马厩里那匹迅疾如风的骠马了。

唐·韩干《圉人呈马图》(现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绘一人一马,牧马人手握牵马绳,满脸络腮胡,体格健壮,戴皮帽,着红衣,胡人装扮;马匹雄健肥壮,黑白皮毛,嘴角处挂一红球,色彩鲜艳。生动地表现了骏马的体态神情,准确、简炼,真实。牧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动。

李嗣业没有辜负老杜的期待。一方面,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杜甫骑上了轻快的骏马,自然是得到了李将军慷慨资助;另一方面,李嗣业担任唐军前锋,屡次身先士卒击破敌阵,在围攻相州时身中流矢。金疮未愈之前,他在帐中听闻金鼓大作,知道是唐军正在进攻,起身大呼击贼,导致伤口破裂,殒命沙场。

在危难困窘之中扶义相助,自古及今都是罕见的壮举。对杜甫而言,王砅和李嗣业身份不同,却都有赠马之恩。“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题壁画马歌》)说的既是马,也是人。

04

蓉城:忆昔开元全盛日

除了少陵野老的名号,杜甫最为世人所知的就是“杜工部”这个职衔了。工部是“检校工部员外郎”的简称,从六品上。广德二年(764年),五十三岁的杜甫本打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携家人东归故乡,没想到故人严武再度镇蜀,还热情邀请杜甫重返蓉城。为了照顾老朋友,严武特意表奏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待遇丰厚。

当时的蜀中虽然面临西边吐蕃侵犯的威胁,相比战乱初定的中原地区还算一块乐土,许多昔日名流纷纷避地来游,比如那位舞剑器的公孙大娘弟子,还有著名画家、将军曹霸。老杜在成都友人家中见过曹将军的作品,盛赞“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

说曹操,曹操到。不久老杜竟与这位魏武帝后人在成都相遇,自然要好好地写诗纪念一番。《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说他“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好像孔子得道一般,钻研丹青之事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接着回忆起开元中曹霸因善画多次承玄宗召见,并受诏修补凌烟阁功臣像。唐玄宗有一匹十分喜爱的御马“玉花骢”,曾命众多画工图绘,均不能神似。

最后命人牵来御马,请曹霸现场创作:“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画成的玉花骢仿佛飞上了唐玄宗的御榻,与庭前屹立的真马相顾嘶鸣,连养马的官吏都快要分不清哪匹更像真马了。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现藏于上海龙美术馆,建议横屏观看)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为了衬托老师的高超技艺,老杜毫不客气地拉踩起年轻一代的画马名家韩干,说他虽然是入室弟子,却只画马的肉相,画不出风骨。老杜一贯欣赏的、最符合他理想的骏马,是《房兵曹胡马诗》里锋棱瘦骨成的千里马,只有“迥立阊阖生长风”的玉花骢、“龙池十日飞霹雳”的照夜白足以当之。

《唐朝名画录》记载天宝年间,玄宗派韩干向陈闳学习画马,韩干却说自己另有老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可是经丧乱之后,玄宗御厩中腾骧磊落的三万匹名马多被充军用,死伤殆尽。“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金粟山是唐玄宗泰陵所在,诗人伤感神龙骏马已经随风逝去,与开元盛世长眠松柏之下。善于向马学习的韩干自然亦再无名师。

唐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开往岳阳的舟中病逝。他在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中写道:“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骎骎。”回顾自己那些开颜笑语的日子,多么美好动人。这笑容里有朋友携酒来访的快乐,有亲故重聚的喜庆,也有萍水相逢的知遇。

唐昭陵六骏石刻 (“飒露紫”和“拳毛騧”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传说潼关之战前,叛军常看见有黄旗军掠阵,是日奏昭陵前石人马俱流汗。杜甫《行次昭陵》诗:“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即其事。

“逸足”作为马的代名词,曾出现在《行次昭陵》诗中:“风云随逸足,日月继高衢。”回鄜州探亲途中的杜甫见到昭陵六骏石雕,不禁想慕唐太宗的开国伟业。作为开元之治的同龄人,杜甫用了一生去怀念那个富庶繁华的盛唐。骑着胡马骎骎奔驰, 年少的杜子美呼鹰走犬,无拘无束。诗人殂落之际,江水中当有蛟龙化为一匹天马跃起,载他凌云而去。

斯须九重真龙出,

一洗万古凡马空。

 

参考资料:

1、陈贻焮《杜甫评传》,三联书店2022年版。

2、(清)彭定求编《全唐诗》第九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

3、丁君涛《鸣丝路蹄声远:唐五代马匹贸易研究》,九州出版社2020年版。

4、[日]古川末喜著,董璐译《杜甫农业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图片 | 黄君度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尹莉莎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文博时空】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