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在八年前决定背水一战的兰亚东,离开了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横琴人寿”)。
4月10日,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横琴人寿董事长兰亚东递交了辞呈,横琴人寿现任独立董事钱仲华拟接任公司董事长。
值得注意的是,3月28日,横琴人寿发布的一则关于变更注册资本的信息披露公告称,经监管批复,公司注册资本由23.85亿元增加至31.37亿元。
根据横琴人寿此前的公告,这一增资由公司第一大股东珠海铧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珠海铧创”)认缴。
此外,2月8日,横琴人寿总经理凌立波的任职资格获批。
在兰亚东被曝辞职的前一天,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联人寿”)总经理夏寒辞职的消息在保险行业引发关注。中小保险企业(下称“中小险企”)正在经历一轮高管变动潮。
兰亚东挥别横琴人寿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4月10日,横琴人寿召开会议,宣布兰亚东去职,钱仲华被提名为公司董事长候选人,但这一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批复。
其实,早在一两个月前,横琴人寿就在市场上寻找接棒兰亚东的人选。横琴人寿拟任董事长钱仲华是一名保险业的老将。资料显示,钱仲华出生于1962年7月,曾任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执行董事,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总审计师、审计负责人,审计中心党委书记。
对于离任,兰亚东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称:“在职业生涯中遇到了最好的股东,是我主动提出退休的”。
兰亚东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在加入横琴人寿前,兰亚东曾在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任职,历任中国人寿山东分公司代理处副处长、总公司个险销售部和企划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人保寿险总裁助理、财务负责人、副总裁兼执行董事等职位。
对于横琴人寿来说,兰亚东可以说是公司的灵魂人物。横琴人寿于2016年6月上旬获批筹建,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开业。2016年8月,身为人保寿险副总裁的兰亚东离开北京,南下横琴,带领团队开启了横琴人寿的筹建工作。彼时,兰亚东的选择令许多人不解。
兰亚东此前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的采访中,曾用“背水一战”来表达自己走出体制的创业尝试。
2016年是保险行业发展风向发生变化的一年。监管开始强调“保险业姓保”,因此,保险企业依靠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实现迅速发展的经营思路迎来挑战。这也意味着横琴人寿在一出生就错过了保险行业膨胀式发展的阶段。
在创建初期,兰亚东进行了一些差异化尝试。在发展过程中,横琴人寿形成了“家庭账户”“合伙型分销网络”和“数字横琴”三大战略,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保险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关于中小险企如何破局,兰亚东近期对《中国银行保险报》称,当前中小险企的核心任务有两件事,一个是改革化险,另一个是差异化的战略选择。改革化险是前提,中小险企最主要的任务是妥善处置问题股权,将问题股东优化成更符合监管要求、更有实力的股东。在差异化的战略上,横琴人寿的打法是围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保险需求提供差异化保险服务。
在横琴人寿创立初期,兰亚东为公司制定了三个三年发展计划:第一个三年证明公司模式可行,争取做到成本可控,投入产出有期待;第二个三年是争取实现盈利;第三个三年是使得股东和员工得到回报。
在保险行业深入推进转型的背景下,横琴人寿兑现第三个三年承诺并不容易。
在兰亚东南下横琴时,曾吸引一批来自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的保险干将的加入。除了兰亚东个人原因外,另一个原因是横琴人寿相对均衡的股权结构。最初,横琴人寿由珠海铧创、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明珠集团深圳投资有限公司、苏州环亚实业有限公司、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植集团”)等5家公司共同发起,五个股东的持股比例均为20%。
兰亚东曾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称,横琴人寿秉承“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股权结构清晰、关系融洽,是职业经理人“理想的环境”。
偿付能力承压 股权结构生变
如今,这种均衡的股权结构正在被打破。
3月5日,横琴人寿披露,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公司拟新增注册资本约7.53亿元,由公司股东珠海铧创出资15.81亿元全额认缴。
增资后,珠海铧创对横琴人寿的持股比例达到了49%,与此同时,其他四家股东的持股比例将降至12.75%。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三分之一。不过,经监管批准,参与保险公司风险处置的,或者由指定机构承接股权的,不受上述办法关于股东资质、持股比例、入股资金等规定的限制。
记者注意到,横琴人寿2023年第七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审议批准了《关于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议案》。横琴人寿直到2024年3月5日才予以披露。一位接近横琴人寿的人士表示,延迟披露与和监管沟通的节奏有关。
2019年3月,横琴人寿曾发布公告,称拟增资10亿元,由5家股东依照股权结构同比例认缴。后来,该增资预案不了了之。
上述接近横琴人寿的人士称,横琴人寿上一次增资未成,其股东之一的中植集团“是否具有资格”是重要影响因素。2023年底,横琴人寿的股东之一中植集团出现问题。2024年1月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中植集团的破产清算申请。
上述接近横琴人寿的人士称,“中植系”的帽子一直扣在横琴人寿头上多年,但中植集团在横琴人寿人事任免上干预并不多,也没有过多的关联交易。2023年,横琴人寿曾澄清,公司与中植集团及其关联方无任何存量关联交易。
截至2023年底,横琴人寿的总资产规模达到了399.51亿元。在2020年、2021年,横琴人寿一度实现盈利,打破了寿险行业“七平八盈”的经营魔咒。2017年至2020年,横琴人寿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63亿元、24.62亿元、59.55亿元、66.22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0.82亿元、-2.46亿元、-2.41亿元、0.59亿元。
横琴人寿保费规模的快速增长消耗了公司资本,使得公司偿付能力指标一直承压。
在2019年计划增资未果后,截至2019年底,横琴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降至100%以下。2020年12月初,横琴人寿发行了11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票面利率为5.5%。
此后,与保险行业保费增速放缓同步,横琴人寿的发展步伐也开始放慢。2021年至2023年,横琴人寿的保费收入分别为67.86亿元、79.71亿元、85.2亿元。
2022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正式实施后,保险行业的综合偿付能力水平整体下移,中小险企的偿付能力面临考验。
2022年第一季度,横琴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降至 101.75%和 140.36%(2021年底两个指标分别为133.90%和178.09%)。
在公司偿付能力承压的背景下,横琴人寿迎来了第一次由珠海铧创单一认缴的增资。
2022年5月,横琴人寿召开2022年第五次临时股东会会议,审议批准公司将新增注册资本约3.84亿元,从20亿元增加至23.84亿元。增资完成后,珠海铧创的持股比例增至32.90%,其余4家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降至16.775%。2022年6月,上述增资获得了广东银保监局的批复。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横琴人寿2023年信用评级报告中提及,2022年以来,横琴人寿推动保险业务价值转型,传统寿险等价值业务的规模与比重进一步得以提升,同时珠海铧创对横琴人寿进行资本补充支持,并在公司治理和业务发展等方面给予较大力度支持。此外,2022年横琴人寿业务持续发展对其资本形成一定消耗,《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实施等因素导致横琴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
珠海铧创为珠海华发集团全资下属企业,控股股东为珠海市国资委。华发集团从房地产业务起步,逐步发展成为拥有科技、城市、金融三大集群的综合型企业集团。截至2023年底,珠海华发集团资产总额突破7320亿元、净资产达到了176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816亿元,实现净利润65.5亿元。
中小险企高管频繁变动
在横琴人寿股东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公司的管理层也在进行调整。
2月4日,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凌立波正式出任横琴人寿总经理。此前,横琴人寿总经理一职已空缺数月。
高管变动落定后,钱仲华和凌立波将如何配合带领横琴人寿再次出发,仍有待观察。
进入2024年,已经有多家保险企业传出人事变动消息。4月2日,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幸福人寿”)披露,3月20日,王慧轩辞任公司董事、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及一切相关职务。
王慧轩有着和兰亚东相似的从业经历,在中国人寿任职后又转战人保寿险。2015年王慧轩辞去人保寿险副总裁的职位后,出任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2016年他离开人保体系,牵手紫光集团。彼时,王慧轩和兰亚东,一北一南,决定从零开始干出另一番“保险事业”。
随着2018年紫光集团入主诚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诚泰财险”),王慧轩出任后者董事长。2019年,诚泰财险、东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出资44.12亿元、30.87亿元,各自受让了幸福人寿30%、20.99%股权,随后王慧轩出任幸福人寿董事长。
除了幸福人寿、横琴人寿外,工银安盛人寿、瑞泰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华海财险、大地财险、光大永明人寿、前海财险、华泰人寿、北大方正人寿、信泰人寿等多家公司也传出核心管理层人事变动的消息。
在保险行业面临投资端和负债端的双重压力下,中小险企的矛盾开始显现,股东和管理层这对原本甜蜜的“夫妻”在寒冬到来之时出现了“七年之痒”。
一家合资寿险公司的前管理层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称:“目前(保险)行业步履艰难,高管频繁变化,主要问题不在市场层面,而是股东的离谱要求和公司的经营问题,如果股东没有想明白公司的战略和定位,在经营中往往会不断更换高管。但频繁换人并不能解决中小险企在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前期行业经营激进粗放才是问题的根源。”
另一家中小险企的管理层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称:“近两年,中小险企投资端承压,影响盈利能力。当企业开始出现亏损,就会出现东家(股东)和掌柜(职业经理人)相互甩锅的现象,当双方建立的信任流失,就会出现频繁的高管更换。或许在经历两三波高管变动后,股东方才会认识到一味求大是存在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