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以“新步伐•新成效•新提高,助力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4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十堰开幕。
其中,在3月27日下午召开的开幕式暨大会论坛上,商用车领域政产学研各界重磅嘉宾紧密围绕论坛主题,深入剖析了当前产业发展形势与挑战。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对主要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从技术端看,近两年,我国商用车行业正在由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汽车等新质生产力进阶,实现从0到1的跨越,行业发展迎来新发展新机遇;从市场端看,当前国内商用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内卷白热化、客户结构年轻化趋势显现;产业迫切需要进行国际化布局,但面临走出去起步晚、基础不牢、贸易壁垒、竞争力不够强等挑战;从行业维度看,目前我国商用车行业正处在产业升级、价值提升的关键期,只有加快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工信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
在产业新发展阶段,何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10多位嘉宾积极分享了他们的探索与思考,并给出了大量建议。
存量竞争新阶段,如何把握国内市场机会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根基、国家建设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国内商用车产业自诞生以来,在安全、环保、标准、法规等多方引导和支持下,已经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并牢牢把握市场的主动权,堪称独立自主的典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用车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已建立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商用车产业体系,形成了客货专——全产品、全系列的发展格局,成就了解放、东风、重汽、福田等一批民族品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
中国商用车之都十堰当前在这一领域取得的发展成绩,堪称这段历史的典型缩影。据十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永辉介绍,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拥有整车企业12家、零部件企业3167家,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一直以来,十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零部件全配套、电动车强链条、商用车全系列、专用车多品种的下一代汽车产业生态圈,为高质量发展塑造了新优势。2023年,全市GDP增长6.1%,商用车产值增长47.8%。今年前两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商用车产值增长达8.6%。
十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永辉
然而近年来,受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基建投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商用车市场经历了不小的波动起伏,在2022年出现最大降幅后,2023年终于迎来触底反弹,重新回归400万辆级销量。这种回暖能否持续?市场机会在哪里?
从国内政策层面看,目前对商用车产业发展仍存在多重利好因素。中国机电商会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澳门中联办原副主任、商务部办公厅原主任姚坚指出,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文旅等七个领域,很多与商用车密切相关,有关部门测算,仅仅在设备更新方面,每年将迎来5万亿以上的巨大规模市场。而且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商用车电动化转型。2023年8部委推出了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的试点工作,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有巨大增长机会。更重要的是,国内近年来持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货物运输的物流成本正在进一步降低。交通运输和建设现代流通畅通的国民经济循环,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依托,将为商用车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和体制条件。
中国机电商会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 澳门中联办原副主任、商务部办公厅原主任姚坚
从各细分市场机会看,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点名”新能源商用车和燃气车。过去数年中,新能源商用车持续增长,2023年国内销量达到了39.6万辆,渗透率达到了12%左右。作为主要车型的中重卡、轻卡、轻客都呈增长态势,只有大中客车在去年有所下降。目前,钢铁行业大力推动的运输清洁化行动对拉动新能源重卡市场的销量成效突出,以钢铁大省河北为例,2023年当地新能源重卡销量约7000-8000辆。下一步水泥、焦化等行业也将在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开展相关行动。
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
据徐长明透露,今年1-2月份,新能源商用车同比增幅高达74.5%,中重卡、轻卡、轻客都实现了高速增长。
在他看来,细分市场的另一个机遇是天然气商用车。徐长明表示,虽然这只是或然性机会,关键取决天然气价格和柴油价格的对比,但从目前看,2023年重卡中的自卸车、专用车和载货车增长有限,相比之下只有牵引车增长较多,从20万辆涨至32.3万辆。而牵引车按能源类型分包括了柴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增长最多的是天然气车辆,从2022年的3.3万辆增长至2023年的14.8万辆。今年1-2月,重卡中的天然气车型销量又达到了1.6万辆,徐长明预判,如果未来能够维持当前燃气价格,商用车中的天然气车型就有较好的增长机会。展望全年,中国商用车市场将呈现温和性增长,全年增幅在4%-5%左右。
“我认为国内市场400万辆的需求将是一个上限。”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武锡斌对这一阶段的基本判断是,从2021年到2030年,商用车将会进入国内低碳转型升级、海外高速增长的阶段。国内市场将以存量竞争和低碳转型发展为主线,经济的增长和物流需求的增加对销量的贡献,将会被物流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和物流效率的提高对冲,所以总量不会有太大增长。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武锡斌
更重要的是,国内商用车市场已无可回避地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武锡斌坦言,在国内市场想要盈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国内要想拓展盈利空间,必须进行“后市场+生态链”的业务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
据了解,目前欧美成熟市场的后市场利润占比高达57%,而中国目前后市场利润占比仅为20%。武锡斌发现了国内市场新利润增长点,即随着新能源商用车的快速发展,后市场业务生态又增加了充换电和加氢、车电分离和电池租赁业务、整车租赁业务、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拆解业务等,可喜的是,“后市场+生态链”业务正进入高增长阶段。
出口前景广阔,哪些海外市场值得重点关注
当国内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一些细分市场出现结构性的增长机会,尤其是商用车海外出口正逐渐成为拉动销量增长的新生力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商用车出口发展势头迅猛,全年出口达到77万辆,同比增长32.2%。分车型来看,货车占比超过8成,达到了66万辆,增长27.3%。客车也显著增长,出口量为11万辆,增长72.8%。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表示,在出口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市场,中国商用车已经走向世界舞台,展现出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
据李邵华介绍,从各类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分布来看,占比最高的两类车型中,重型货车的出口目标国和地区达到了180个,以俄罗斯、沙特、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印尼为主。中国商用车出口产品的覆盖度也越来越高,形成了以牵引车为主导,自卸、载货和专用等多车型并存的多样化格局。
展望未来,徐长明分析认为,中国商用车出口前景依然非常广阔,主要原因包括产品竞争力提升、国际经济发展带来商用车需求量增长迅速等。从区域市场看,徐长明判断,非洲有许多国家处于工业化起飞的重要阶段,许多非洲国家的市场如尼日利亚等值得关注。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铺开,对中国商用车出口而言也是很好的机会。
但仍需注意的是,商用车市场的竞争渐趋白热化,海外市场面临着贸易保护抬头、地缘冲突加剧等风险,新能源商用车产品也没有形成盈利能力,整个商用车行业的运行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
李邵华建议,我们下一步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遵循国家战略和导向,加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强化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元路线加速推进低碳化、电动化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商用车仍然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商用车在推动我国能源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能源商用车是交通碳减排的重要抓手。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商用车保有量达4150万辆,占比12.5%,但在交通碳排放的占比高达60%。其中900多万辆重卡在总体机动车保有量中贡献了30%以上的交通碳排放量,中重卡、工程车均为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大户。
汽车节能降碳浪潮已袭卷全球,商用车行业首当其冲。各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推进企业落实“双碳”。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硕表示,欧洲商用车法规雄心勃勃,没有最严,只有更严,不停在加严。欧盟即将发布的商用车温室气体排放法规是全世界最为严格的法规,强势推动汽车产业电动化、零排放的进程。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硕
全球减碳浪潮也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聚焦商用车行业,考虑应用复杂性、经济性等因素,在拥抱新能源的同时,传统能源创新也成为减碳的重要抓手。康明斯全球副总裁、发动机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汪开军介绍说,中国商用车企业以创新驱动实现减碳的环境效益和增长的经济效应双丰收,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在全球市场更是展现出强劲活力,引领全球汽车行业低碳转型,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而作为深耕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康明斯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携手合作伙伴打造更稳健共赢的产业链合作体系,以前瞻的低碳、零碳技术,多元的产品矩阵,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全方位赋能中国商用车企业低碳转型在国内外市场取得更大成功。
康明斯全球副总裁、 发动机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汪开军
目前,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市场驱动阶段,业内普遍认为汽车电动化的“下半场”,要把重点放在商用车领域,加快推动其新能源化进程。针对电动化、低碳化目标,国内车企纷纷在技术路线上进行了多元化布局,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等。随着高压快充、大功率燃料电池、高压储氢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延长了新能源商用车的续航里程,拓展了使用场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认为,由于电动重卡的自重量太大,而且通过加速衰减比较快,燃料电池是这一领域更易发挥优势的路径选择。目前,国内已经有一大批续航超过600公里的燃料电池重卡被投放运营,全国多地正在抢抓“氢走廊”、“氢高速”的发展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
彭苏萍还特别谈到,在通过推广燃料电池重卡降碳的过程中,“绿氢”并非唯一可行之道。当前氢能源发展面临成本与安全两大挑战,为推动我国氢能源产业的稳健发展,应致力于实现氢能源的稳定可靠供应,并努力降低其成本。同时,对于能够消纳二氧化碳的蓝氢,亦应给予同等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商用车电动化的过程中,内燃机仍不容忽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认为,商用车是国家经济发展大动脉里的血液,内燃机将以新的角色在未来商用车电动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将长期存在,但传统意义上的内燃机其工作模式,即通过变速箱驱动车轮的工作模式将会消失。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
目前,对生产企业而言,低碳化技术路线尚在探索之中。张硕认为,其发展还需要一些时间,在这个时间点不宜过早推出过于严苛法规,在这一点上中国比欧盟做得稳妥。给企业制定法规非常重要,同时积极引导需求端的发展也同样重要。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商用车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是推动产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李邵华指出,我们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商用车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网联化的挑战与突破
当前,商用车行业的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和低碳化呈融合发展趋势。用户有很多核心应用痛点,亟需更好的智能化、网联化技术解决。国家已经发布规划以进一步推动L3及以上级别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化应用。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东风商用车董事长周先鹏表示,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商用车将越来越智能化,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将成为转型发展的关键。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东风商用车董事长周先鹏
目前,国内商用车的网联化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是商用车利润的主战场之一,国内外商用车企业都在加速车联网建设。
在智能化方面,据了解,当前干线物流场景以L2级别以下智驾产品为市场主流,2027年L3及以上智驾产品有望以试点运营形式逐步批量推广,封闭L4场景将在两年内进入批量商业运营阶段。智能驾驶在智慧物流里如何应用、如何商业化、如何产业化落地仍是产业链各方正在努力突破的问题。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长信介绍说,一汽解放在智能化领域,聚焦完善智驾、智控、驾舱三大技术平台,突破特征级多元异构感知融合、高精度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支撑干线L2+/L3全球首发,口岸L4国内首发,环卫、港口L4率先落地示范。自主开发域融和异架构等智控平台系统,摆脱对国际供应商的过度依赖。加速智能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两大超级工厂里程碑项目落地,并于2023年11月完成智能驾舱行业首发。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于长信
在网联化领域,一汽解放围绕车联网运营和业务数字化两大主线,打造了“一终端六平台”数据服务体系,突破多模式数据采集,远程控车等技术,打造车队管理、智能整修、安全管家、车货匹配四大运营平台,构建研发大数据平台,打造国内首个数字化工艺平台,累计突破30项核心技术,创新数字化产品的盈利新模式。
另据了解,2018年以来,一汽解放累计销售智能车超过1000辆,运营里程超3000万公里。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彭陶则指出,中国乘用车智能化应用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截止到去年年底,中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智能化产品渗透率已经超过43%。国家层面虽然已制定了很多的分级标准去推动,但轻型商用车板块还要加速落实。长安汽车的发展思路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坚持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聪明的车”“智慧的云”“安全的路”,构建智慧美好生活的新未来。彭陶坚信,依托中国新能源技术及产业优势,以换赛道形式切入全球商用车市场,在未来,全球商用车领域一定能够走出两到三家世界一流的中国品牌。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彭陶
“商用车具备非常丰富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李邵华建议,企业应该加大在智能驾驶、车联网、大数据领域的投入,同时也要推动多业协同,实现车、能、路、云融合发展。另外,还要加强数字技术、通信技术、AI等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实现智能制造体系的提升。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商用车行业的长期目标,全行业需继续坚持绿色、合规、循环的发展理念,推动商用车行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融合发展,李邵华对此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行业企业都要坚守合规的底线,履行生产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行业也要加强自律,维护行业的整体形象。另外,也需要政府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从各方面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是行业企业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协调,参与低碳等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争取政策对智能新能源商用车等领域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让行业成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以技术进步促进政策完善,实现产业升级。
三是要加强各地相关方的协同合作,降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提高低碳、环保、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商用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