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变与人生

钟倩2024-04-11 07:51

闲暇时的阅读总是舒缓而愉悦的,能够有大把的时间畅意体验不同的人生。

作家李清源的长篇小说《窑变》堪称中原大地上的钧瓷编年史,以钧瓷为背景钩沉历史又辐射现代,围绕神垕翟家六代人与钧瓷荣辱与共的命运流转,梳理和再现钧瓷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变化,呈现悲欣交集的人生。

“文学作品,非史非传,瓷林诸公,敬毋对号。”小说开篇即延续曹雪芹《红楼梦》的叙事范式:已经退休的董主任受人之托,带着万老板前去拜访昔日好友、钧瓷行家翟光照,寻访未果却得到董主任创作的小说书稿,就此引出神垕翟氏家族的传奇故事。

小说家计文君在《曹雪芹的遗产》中说:“某种意义上,是因为《红楼梦》非常深刻地通过人物塑造,传达出了处于文化共同体内的中国人相对本质的情感特质,这才是‘红楼人物’与现当代小说中很多人物能够‘同气成谱’的更为内在的原因。”我们都是吃传统文化“奶水”长大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要一味因袭守旧,而是要在“叛逆”中孕育出新的范式。


《窑变》时间跨度大、出场人物多,涉及钧瓷博物学知识,创作起来难度较大,作者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把钧瓷烧制的艰难与翟家命运起伏有机融合,从晚清变革、军阀混乱、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家族史、社会史、钧瓷史,也是中国人的心灵史,用窑变烛照复杂人性:“人性如窑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命运如窑变,七分天工,三分人巧。”

毕飞宇有个精辟的比喻,他把小说里的世态人情比作“文学的拐杖”,世态人情是“俗骨”,也是烟火漫卷的生活本身。这根“俗骨”立住了,整个小说也就成了。

《窑变》以烧制和复制钧瓷为主线,同时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以其独特的釉料和烧制方法产生的神奇窑变闻名于世,其制作工序涵盖取土、练泥、拉坯、修坯、画坯、上釉、制匣、满窑、烧火等,坊间素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

翟日新深谙做瓷如做人的道理,“练泥如练性,修坯如修身”“釉欲和先和其气,胎欲正先正其心”,他在重要关头总是能够挺身而出,捍卫钧瓷匠人的尊严。他身边的人也是如此。程先生死后遭长子盗墓,朱先生凛然大义为其报仇,而朱先生与妻儿断绝关系,待他死后才揭开真相,他与革命党结盟反清,生怕连累家人。

翟日新的第一任妻子陆采芹,不能忍受舅舅樊有的恶行,杀死他后选择自尽,作者的描写极具在场感,“翟日新泪水满眶,眼前白茫茫一团,犹如世界都淹没在水幕里。随着堂前一阵惊呼,水淋淋的世界骤然变色,仿佛丹砂坠入池塘,瞬间洇开一大片朱红。”

生命的落幕,其实也是窑变,甚至是更加壮丽的一笔。

小说中,翟日新试行烧窑取得成功,竟得益于儿子月清的“捣鬼”——随手扔进一枚铜钱,他由此获得灵感,找来一枚广东钱局的当十铜圆,磨下一点铜粉加入釉药之中,重新配釉试烧。“梅瓶之上彩釉面温润,遍体飞红缭绕,轻盈如飘羽之朝霞,明丽如泼笔之丹砂。这就是窑变啊!童叟无欺、如假包换的窑变!”

世人贪恋窑变,暗合欲望的驱使和权力的象征。

后来,钧瓷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袁知州找到翟日新,两人就“红紫二色”和“天青月白”争论不下,一个认为没有红紫不足以成缤纷,一个坚持天青月白也是至文至雅的釉色。前者正是俗人的偏爱,以红紫为尚彰显出世人的审美观和功利心。

到了翟光烈这一代,他用科学的方法还原窑变的原理,“其实说白了,所谓的钧瓷窑变,不过是釉里的化学元素在适当的窑火气氛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形成五彩缤纷的光学效应。”

古往今来,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小说结尾,万老板不死心,再次找到董主任,终于见到传说中的翟光照,他将自己收藏的心形壶拿给翟大师看,翟大师当场摔碎美壶,承诺以一赔三。原来,这心形壶就出自他的手,是等他死了用来装骨灰的,而烧制美壶用的是有夫之妇宁馨的骨灰,他想着死后能够和她在一起。翟大师信守承诺,连夜烧制心形壶,最终无疾而逝。

他生前的一段话振聋发聩:“世间一切,只有变化最是动人。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万物在变化中生出新意。但也有人不喜欢变化,因为它难以掌控,有风险。”

足可见,窑变是人生的“诗眼”,是生命的苦难,是匠人的徽章。

“世无不变,唯变不变”,正如翟光照堂屋里悬挂条幅上的字,作者以窑变打开人的无限可能性,从而看到“人”的艰难与挣扎、徘徊与孤独、无奈与悲伤。“某种意义上,伟大的小说是作家无法痊愈的精神创伤的分泌物。痛苦有多少,作品有多好。当然,这里的痛苦,不只是通常意义上的个人情感痛苦,更是对人苦难的担荷,是作家面对无法解救甚至充满悖论的苦难尘世,艰难的质询和探索。”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翟家人爱瓷如命,用生命浇灌出窑变的幻彩——翟日进跳窑而死,宁可忍受至痛也不损毁窑件,临死前他说:“该住火了。”翟光烈死的时候只说了句“就这样吧”。而翟光照临终前说:“你们好自为之吧,我走了。”

在我看来,这是他们在用生命诠释窑变、守护钧瓷家底。

窑变是淬炼人性的镜子,又何尝不是人世间最美的流星!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钟倩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钟倩】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