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钱玉娟 4月10日,退休5年后的阿里巴巴集团(下文简称“阿里”)创始人马云,以花名“风清扬”作为署名,在阿里内网写下长篇分享。
马云对阿里重组一周年加以总结:“这一年最核心的变化,不是去追赶KPI(关键绩效指标),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同时,对于蔡崇信和吴泳铭接棒管理阿里期间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他也给予肯定:“新的管理层直面问题、直面未来,相信年轻人,对年轻团队充分授权,对于我们要什么,不要什么,做出了果断清晰的取舍。”
认错
对于阿里过去一年进行的组织变革,马云将其视为改革和创新,“改革要付出代价,创新是要一步步和自己磨出来的”。谈及阿里走过的这段路,马云写下,“改的是我们最喜欢的坏习惯,革的是既得利益”。
去年11月,当马云在内网写下“阿里会改,阿里会变”后,外界看到了阿里开始认错。如今,马云再次写到,阿里在向大公司病开刀,“从一个决策缓慢的组织重新回到效率至上、市场至上,重新让公司变得简单和敏捷”。
对于阿里最近一年的重组调整,管理学者陈春花表示,一家超大型公司的业务形态多至一定状态,便很难有一个管理层能够了解所有的业务逻辑。她认为,像阿里这样的企业,需要按照不同的业务形态去做划分、去授权,从而更聚焦于业务,让业务本身的决策更高效,“之后面对用户和市场,它的响应速度和创造价值的质量也更有保障”。
4月3日,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在官网发布了其首席投资官尼古拉·坦根(Nicolai Tangen)对阿里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的专访视频。在专访中,蔡崇信提及阿里巴巴过去几年“落后了”,内部就这一结果进行了反思,“因为我们忘了真正的客户是谁”。
蔡崇信认为阿里忽视了用户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有点自食其果。”他还说:“大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固定的,然后他们就不会改变,因为人们不喜欢改变。”
在蔡崇信看来,阿里首先要承认错误,再对人员进行改组,“定义方向是什么,然后设置公司的组织”。事实上,蔡崇信和吴泳铭接管阿里以来,最先“动”的就是公司的战略方向。
管理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穆胜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患了大企业病的组织,就像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没有办法感知到市场的温度。即使感知到了,它也像一个老态龙钟的人,无法迅速行动。“这类企业一定会被市场惩罚,错过机会,培养对手,内耗严重。”
据穆胜观察,在今年之前,阿里已经通过组织调整、高层变动、编制压缩等方式来寻求改变,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人效有明显回升。但他认为阿里的这些动作只能算是调整,“只是以一种江湖化管理替代另一种江湖化管理”。
穆胜表示,阿里已发展25年,企业规模做到这么大,组织变革太难了,这得需要一二把手有多大的决心,要破坏多少既得利益?即使阿里一二把手都认为企业当前面临很大风险,制定了新的战略方向,但对于阿里“同学们”的一个灵魂拷问是,他们是否舍得走出舒适区?
纠错
去年9月,吴泳铭出任阿里首席执行官后,提出“用户为先、AI(人工智能)驱动”两大战略重心。除了明确用户和技术的战略优先级,他还表示要对管理团队进行年轻化改革。
对于这两项战略重心,马云也在今日的分享中予以强调:“重要的不是今天要赶上谁,而是想一想明天的电商应该如何提升消费体验。AI时代刚刚到来,一切才刚开始。”
去年11月,吴泳铭首次出席阿里财报电话会,并对外公布了阿里未来的三个战略方向: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以及构建一张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吴泳铭在当时已经接过了阿里云的管理棒。在上述战略方向公布一个月后,他又取代阿里“十八罗汉”之一的戴珊,接管淘天集团。
不只是淘天集团与阿里云这两大业务集团出现管理层变动。今年以来,先是俞永福卸任阿里本地生活集团董事长,饿了么与高德两大业务更新管理团队。此后盒马创始人侯毅被宣布正式退休,盒马完成管理层切换。
继阿里云、盒马上市折戟后,今年3月末,菜鸟撤回上市申请,蔡崇信强调,阿里战略的聚焦点是“推动集团内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阿里计划调整菜鸟的部分业务,以实现菜鸟与淘天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战略协同,并支持菜鸟对其全球网络进行长期战略拓展。
记者注意到,目前阿里旗下三大业务的上市计划均已叫停,这恰好发生在其重组一周年前夕。
陈春花曾实际操作过大型组织的变革和转型过程。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组织的变革和转型一定是一个非常审慎的选择。组织既需要找到合适的内外部条件,又要考虑到变革带来的组织内部波动,还要在一个新的结构下寻找新的价值和定位。
蔡崇信曾指出,阿里的核心,一是电商,二是云计算。基于这一逻辑,阿里逐步退出了一些并不聚焦核心的业务,例如大幅减持快狗打车、小鹏汽车等。
阿里的一系列变革能否取得成效,尚待时间验证。不过,在马云内网发声后,今日阿里港股飘红。截至收盘,其股价上涨4.89%,达73.95港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