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国银行召开2023年业绩发布会。2023年中行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241.38亿元,同比增长6.42%;集团实现净利润2,463.71亿元,同比增加96.46亿元,增长4.07%。
在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3年末,中行集团资产总额达到32.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5%。其中,境内人民币存款新增2.40万亿元,增速15.41%。
中行副行长林景臻在业绩会上表示,境内人民币贷款连续25个月实现同比多增,境内外币贷款增速远高于全社会的平均水平,特色优势更加凸显。授信业务客户的基础稳步扩大,普惠、民营、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客群和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4年,中行将提高贷款投放的质效,促进平稳均衡的投放。从结构上看,将进一步优化新增贷款的投向,加大对于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普惠养老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目前我们对上述重点业务都单列了重点的信贷增长计划,确保资源精准支持科学配套。”
在资产质量方面,2023年末,中行不良贷款总额为2,53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5亿元,不良贷款率1.27%,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中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2023年加大了房地产不良的暴露、以及清收化解的力度, “总体来讲,我们认为房地产的不良在总体可控范围之内”。
刘坚东表示,中行将继续认真落实房地产融资的协调机制,包括三大工程租赁住房等各项国家的政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保持房地产融资的平稳有序,助力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的状况。同时,中行也会加强房企授信风险的监测与处置,特别是主动综合运用包括重组、核销、转让等多种方式,有效地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
与银行业整体情况类似,中行集团2023年的净息差也有所下降。具体来看,2023年中行集团净息差为1.59%,同比下降16个基点。
谈及息差,副行长张毅表示,息差下降的幅度跟上市银行比较,是相对较少的。该行去年息差下降较少的原因,一个方面是量价协同的策略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一个方面是一些外币特色优势业务发挥了作用。
张毅坦言,今年息差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一个方面是人民币资产的收益率还将不断的走低。二是成本刚性的特征依然比较显著,存款的定期化、长期化的趋势特征比较明显,存量房贷调整和LPR利率走低给资产重新定价造成影响。三是今年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中行去年的优势业务会变成劣势。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