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和小鹏均先后发布了上一年度的财报数据。其中理想成为了横空出世的的黑马,以“千亿营收、百亿利润”成为国内新势力车企中的首家、全球新能源车企中的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整车企业。而同为造车新势力,蔚来和小鹏还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
理想狂赚百亿,蔚来小鹏亏损加剧
2024年一季度,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和小鹏先后发布了各自2023年度的财报。与往年不同的是,2023年的造车新势力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理想汽车脱颖而出,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而且还狂赚超百亿,一举填平过去五年的亏损。
财报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理想汽车创下了多项纪录。其去年全年营业收入总额高达1238.51亿元,净利润高达118.09亿元,成为了国内首家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新势力车企,并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实现年度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相比之下,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和小鹏则仍深陷“增产不增利”的怪圈。这两家企业2023年的销量和收入虽然都比上一年增长了两位数,但亏损却越来越大了。其中,蔚来营收向上突破500亿,亏损则向下跌破200亿;小鹏营收向上突破300亿,亏损向下跌破100亿。也就是说,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再对比一下利润率,蔚来和小鹏已经被理想甩出好几条街了。一般来说,汽车企业的毛利率通常在10%-20%之间。理想汽车2023年实现毛利274.97亿元,毛利率为22.20%,不仅远超行业主流水平,也超过了特斯拉同期的18.2%。用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的话来说,20%的毛利率是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健康发展的门槛。显然,理想汽车已经迈过了这道门槛,远离了生死线。
反观蔚来和小鹏,毛利润和毛利率均呈现大幅下降的态势。其中,蔚来在2023年高达556.18亿元营收的基础上,仅实现了30.52亿元的毛利,直接将毛利率拉低至5.49%,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小鹏则更惨,其2023年创下306.76亿元的营收,毛利却仅为4.51亿元,毛利率则降至可怜的1.47%,盈利能力堪忧。(见附表)
此外,还有一项需要关注的财务指标——整车毛利率,这是汽车制造商在销售一辆汽车时所获得的毛利润占销售价格的比例。理想汽车2023年的车辆毛利率为21.5%,蔚来汽车为9.5%,小鹏汽车则出现了负数,为-1.6%。对于汽车毛利率的大幅下滑,小鹏汽车表示,由于促销活动增加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期满,同时G3i及现有车型升级相关的存货拨备及采购承诺亏损,对2023财政年度汽车毛利率产生了2.4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
整车销售作为汽车制造商的主营业务,其销售量的提升是决定营收增长的关键。理想汽车2023年高达千亿的营收,得益于其全年37.60万辆的整车销量,这一数字比上年同期的13.32万辆大幅增长了182.21%,单车均价为32万元。简单来换算,理想卖出了37.6万辆车净赚118亿元,而比亚迪同期销量为302万辆,净利润仅为大约300亿元。也就是说,理想汽车销量为比亚迪的1/8,但利润上比亚迪仅比理想高出3倍。不得不说,还是高端车型来钱快。
事实上,蔚来和小鹏的营收总额也都创下了历年新高,同样也是受益于整车交付量的增加。其中,蔚来2023年整车销量为16.0万辆,同比增长30.66%;小鹏2023年整车销量为14.16万辆,同比增长17.26%。这两家新势力车企尽管没有理想增长得那么迅猛,但在终端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所以仍然产生巨额亏损,只能说他们的成本控制能力没有理想那么强罢了。
数百乃至千亿收入都花在哪儿了?
上面我们看过了收入,下面再看一下支出。在花钱这件事上,蔚来最是大手大脚,小鹏也不遑多让,真正做到了“入不敷出”。当然,人家理想挣得多花得多,天经地义。
首先,最大头的支出便是销售成本。“理蔚小”三家企业在2023年的销售成本分别是963.55亿元、525.66亿元、302.25亿元,在其各自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77.80%、94.51%、98.53%。这意味着,蔚来和小鹏的所有进账除去销售成本后,几乎剩不下多少钱了(参见附表中的毛利润),其他花销只能靠透支了,所以要靠不断地融资来续命。
其次,研发投入也是必须的,且这笔支出可不小。“理蔚小”三家企业在2023年的研发费用分别是105.86亿元、134.31亿元、52.77亿元,在其各自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8.55%、24.15%、17.20%。
作为对比,通用汽车在2023年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是6.2%,本田汽车为5.4%,福特汽车为5.0%,大众汽车为4.9%,丰田汽车为3.3%;此外,比亚迪为4.2%,特斯拉为3.4%。可见,跨国车企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一般在3%-5%之间。而“理蔚小”三家新势力都远超过这个比例,蔚来和小鹏甚至超过数倍之多。“再穷不能穷技术”,这三家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都是非常舍得下“血本”的。
第三项较大的支出是管理费用,这里面的员工工资是大头,毕竟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理蔚小”三家企业在2023年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行政费用”分别是97.68亿元、128.85亿元、65.59亿元,在其各自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7.89%、23.17%、21.38%。作为参考,对于一家健康运营的企业来说,管理费用一般占销售收入的10%-15%。显然,蔚来和小鹏都超过了这一数字,花起钱来相当大手大脚。
其他各项支出就不一一列举了。算完了上述三项大头支出,只有理想的钱没有花完,而蔚来和小鹏则都超支了,且超出不少。其中蔚来超了两百多亿,小鹏超了一百多亿(参见附表中的净利润),这些都是未来需要填补的“大窟窿”。
未来怎么干?坚持才有可能胜利
说到未来,各家都有自己的规划目标,其中提得最多的就是“坚持”二字,坚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先看理想。2024年将是理想汽车的产品大年,会有4款增程车型和4款纯电车型,共计8款车型共同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家庭科技旗舰MPV理想MEGA于3月正式发布并交付,理想L9、理想L8和理想L7也将迎来2024年款。此外,为配合纯电动车型的发展战略,理想还将继续加快5C超充网络的布局。同时,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智能驾驶、智能空间和智能电动领域的技术能力,进一步拓展销售和服务网络。凭借更丰富的产品矩阵、更强大的产品力和更高效的产供销体系,理想汽车将在2024年挑战中国市场豪华汽车品牌销量第一的目标。
再看蔚来。2024年,蔚来汽车即将开启交付搭载了量产车中最强算力的蔚来2024款车型,并持续提升用户的驾驶和数字化体验。同时,计划于二季度向所有NT2.0用户推送NOP+城区领航辅助功能。对技术、换电网络和用户小区的持续投入将增强蔚来在未来竞争中的优势。展望2024年,蔚来将专注于业务高优先级目标,提高体系能力,并进一步优化成本管理效率。
然后看小鹏。穿越短期的挑战,小鹏汽车即将开启未来3年推出超过10款全新车型的大产品周期。小鹏将坚定地引领高阶自动驾驶的技术平权,覆盖最主流的大众市场客户,并且走向全球市场,不断扩大规模效应、技术优势,加速技术商业化。
小鹏汽车表示,公司能否持续经营,取决于管理层能否成功执行其业务计划,包括提升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以提高销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同时运用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成本控制措施,以更好地管理经营现金流量状况,以及从外部融资来源获得资金,以产生正融资现金流量。
说到底,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销量的提升。基于对自家产品的信心,2024年,“理蔚小”三家新势力车企都制定了颇为宏大的销量目标。其中,理想汽车继续谋求翻倍,制定了80万辆的销售目标,咬定新势力第一的位置不放松;小鹏汽车虽然在2023年没有蔚来卖的多,但其2024年销量目标却远超蔚来,两者分别为28万辆和23万辆,小鹏接近翻番,蔚来只求增长四成,昔日新势力中的领头羊选择放缓脚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已经过去的前两个月中,理想汽车继续高歌猛进,累计交付量为5.1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61.88%。理想汽车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将创同期新高,预计实现交付量10万-10.3万辆,同比增长90.2%-95.9%;营收预计将实现312.5亿-321.9亿元,同比增长66.3%-71.3%。
蔚来汽车1-2月累计交付量为1.82万辆,累计同比下降11.98%。蔚来预计今年一季度将交付3.1万-3.4万辆,按此计算,蔚来3月份将交付新车1.28万-1.48万辆。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对2024年的销量保持乐观,称有信心今年会“回到单月两万辆的水平”,也“希望能够尽快到达这个水平”。
小鹏汽车1-2月累计交付量为1.28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3.96%。小鹏汽车对2024年第一季度作出的预期显示,预计一季度汽车交付量将在2.1万-2.25万辆之间,累计同比增长约15.2%-23.4%;总收入预计在58.0亿-62.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43.8%-53.7%,这个成绩与小鹏全年28万辆的目标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