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环境的不景气,让券商投行业务、信用业务压力较大,一些大型券商和投行型券商的2023年业绩普遍出现下滑。
投资环境的不景气,让券商投行业务、信用业务压力较大,一些大型券商和投行型券商2023年业绩普遍下滑,甚至有头部券商因信用业务和海外业务较激进,净利润跌至10多年来最低点。相比之下,中型国企背景的券商得益于自营业务的稳健,2023年业绩表现相对较好。 头部券商、投行型券商业绩承压
在2022年IPO维持高量的基础上,券商对于2023年投行业务寄予了厚望,尤其是全面注册制的实施让一些投行认为IPO会进一步放量,然而在2023年二级市场不及预期,以及监管强化中介机构和发行人自身责任的多重因素影响下,IPO规模下滑显著,直接导致部分券商的投行业务明显承压。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自营业务的出色表现,尤其是固收投资表现出色,已经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和快报的27家券商,有七成公司营收实现增长,近八成公司实现利润正增长。其中,一些中型国资背景的券商因业务结构更加传统和多元化,业绩表现突出,比如年内首家披露2023年业绩快报的国元证券,净利润实现了小幅增长;长城证券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约六成;河北惟一的上市券商财达证券归母净利润同比翻番。
公开政策显示,2023年8月,证监部门正式延缓了IPO融资速度,9月,证监会指导交易所出台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系列举措。如此安排,对于和量化私募基金合作较多的券商影响较大,特别是一些大型券商。以近期引发较高关注的灵均基金为例,近些年其发行产品的托管机构以国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大型券商为主,这些券商的先进交易系统在量化新规出台后优势大降。
本刊从一家中型央企系券商处了解到,该券商2023年9月限制高频交易的监管措施出台后,评估认为对于和量化私募合作较多的大型券商,限制高频交易对经纪和衍生品业务的影响较大。
“三中一华一海”中,海通证券的业绩表现令投资者惊讶,其2023年归母净利润10.08亿元,同比减少85%。对此,海通证券解释称,受市场波动和欧美央行大幅加息影响,公司境外金融资产估值降幅较大、境外利息支出大幅增长,以及公司信用资产减值拨备增加,导致业绩跌幅较大。
这一业绩表现是海通证券2007年以来净利润最低的一次。海通证券2007年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后,即便行情低迷的2013年归母净利润仍录得超过30亿元。而且相较于公司2021年度创纪录的归母净利润128亿元,2023年业绩仅有其1/13。
过去几年,海通证券发力投行、港股业务,如今的窘境提醒其他希望拓展香港和海外业务的券商们需严守风控底线。
开源节流:员工队伍更加精炼
类似的,一些券商受融资政策调整的影响,业绩短期表现也较差,比如知名投行东方证券2023年归母净利润就较上一年减少了约8.6%。
此外,还有一些券商显现出增利不增收的趋势。比如光大证券,业绩快报显示其2023年营收100.3亿元,比2022年107.8亿元下滑6.95个百分点,而利润总额却从2022年的38.54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47.57亿元,增幅23.44%。除了资产处置的因素,一定程度反映出金融业在2023年普遍压降管理和人力成本,为券商在营收承压的前提下提供了利润增长操作空间。光大证券在公告中表示,“2023年通过丰富多元化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工具,较好地顶住了市场压力,客需业务和投资收益保持稳健增长。”
iFinD数据显示,光大证券2022年底的员工数量达到了8541人,而到了2023年中期时,下降为8280人,员工人数减少幅度大约3%。
有着“券茅”美誉的东方财富,员工人数同样出现减少,由2022年末的6205人减少至2023年末的不足6000人。2023年,东方财富总营收110.81亿元,同比下降11.25%;实现归母净利润81.93亿元,同比小幅下滑3.71%。具体来看,其下降幅度较大的业务是经纪业务,营收从2022年的47.9亿元下滑到2023年的42.9亿元。
在A股券商中,2023年上半年员工人数减少比例最高的是财通证券、东北证券。财通证券2023年初人数与6月末人数对比,员工人数减少了约8%。不久前,财通证券披露了2023年业绩预告,净利润预期达到23.5亿元,同比增幅达40%~55%。
东北证券2023年上半年的员工人数减少幅度超过了10%,是2023年上半年披露员工数量的A股券商中比例最大的一家,其财务数据表现同样体现了“下跌-反弹”的周期特征。2022年,东北证券录得归母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超过85%。进入2023年后,公司加大了成本管理力度,员工人数由年初3630人下滑至年中的3140人左右,减少了大约13%。正因开源节流的综合举措,东北证券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幅近两倍。
值得一提的是,经纪人是东北证券员工人数减少的主力,最新数据相比去年同期少了约1/3,相比之下,分析师队伍从之前的60人左右增至目前的84人,如此变化说明,公司有意在卖方业务上发力。
国海证券是首家披露2023年财报的A股券商,其2023年员工人数由4087人下降为3691人,归母净利润也从2022年的2.5亿元增至2023年的3.27亿元。
相比之下,一些业绩跌幅较大的大型券商,2023年员工变动呈现非线性特征。比如海通证券,iFinD数据显示,2023年初人数为12143人,年中增至12262人,年底突破1.35万人。而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则显示,海通证券人数近一年由8432人减至8217人。
战略转型:券商如何回归本源
披露业绩快报的券商也正在减少。iFinD统计,2022年同一时间点有26家A股券商披露了2021年度业绩快报,而今年目前仅11家券商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快报。据了解,除部分券商因年初高管和股东增持等资本运作与信披窗口冲突,信披节奏有所变动外,一定程度上还和券商业绩增速下滑、亮点减少有关。
在内外种种压力下,券商在二级市场投资者眼中逐步失色。曾几何时,券商是金融三大板块中弹性最大的一个,尤其是券商往往被投资者视为牛市初期的龙头,可2023年以来银行、保险板块都有表现,特别是国有大行持续领跑金融板块,而券商板块却整体落后于银行、保险。甚至,部分机构投资者还在减仓券商股。
大型券商业绩下滑、中型地方券商表现稳健,看似一反常态的格局背后,反映出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和政策变动较大,以往券商着力发展的投行、信用、衍生品、资管产品销售等业务受到一些掣肘,增量空间压缩让券商需苦思转型之路。基于此,不少券商除了加大人力成本管控,还在积极降低资金成本、理顺管理和部门架构、加大股东回报。
尤其是监管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和定位,处罚和合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东方财富年报显示,继新设内控合规部之后,去年还把稽核监察部与审计部合并为审计监察部、直接对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
海通证券较早设立了质量控制部,又把基金托管部更名为资产托管部,不再保留零售与网络金融部、财富管理中心、柜台市场部、机构与国际业务部等。对于其调整后的架构运营效果,仅从去年业绩表现看,或许仍有待优化。
对于海通证券2023年不佳业绩表现,部分投资者表达了疑惑。e互动平台上的用户@上海阿宝今年3月向海通证券提问“公司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中均披露已经大幅减少权益和境外债券等风险资产,但2023年利润大幅下滑,公司2023年ROE不足1%,离亏损也仅有一步之遥,位列前十大券商末位,请问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对相关损失责任人是否进行内部问责,后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香港风控部门、审计部门、合规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是否进行处罚”。
(本文已刊发于3月30日《证券市场周刊》,原标题为《上市券商业绩前瞻:大型券商、投行业绩承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