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和中国绿色循环纺织政策概览

蒋南青2024-03-27 10:03

蒋南青/文 在目前“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纺织服装产业要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三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个是政策法规方面的鼓励支持,第二个是标准方面的规范引导,第三个是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

我国纺织产业面临的减碳压力很大。首先,我国纤维加工总量超过全球的一半,化学纤维的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而化学纤维主要来源于石油、煤炭等碳排放高的能源产业;其次,纤维和纱线的生产加工、纺织品和织物服装等的染色后整理过程耗能高、产生的废水也多;第三,我国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纺织服装,而废弃产品的有效回收利用率也不高,有研究表明如果回收利用一公斤的废旧纺织品,能降低3.6公斤的二氧化碳,节约6000升水,减少0.3公斤化肥、0.2公斤农药的使用。因此,从纺织服装的原料、纱线、织布、染色、后整理及废弃等产业链的各环节看,都涉及到碳排放,根据国内有关研究数据估算,我国纺织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已超过2万吨,这使得我国纺织产业急需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回收再利用作为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国外在对包括纺织服装等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像美国,早在1965年美国国会颁布联邦立法《固体废物处置法》,并于1984年重新修订;1970年对固废法进行修正,通过《资源回收法案》;1976年通过《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首次将固体废物分为“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两大类,并分别规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1987年通过《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修正法案》,进一步明确对危废和固废的管理规定。而且美国还把每年的11月15日确定为回收利用日,加强对普通民众对回收利用的宣传教育。在对纺织品的回收利用方面,美国形成了填埋、焚烧能源化利用和再生利用的模式,其中再生利用达到15%左右,甚至在2011年提出了到2037年实现纺织物零垃圾的倡议。

再者像欧盟,近年来,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加补充有关废旧纺织品的条款内容,如2018年欧盟修订的《废弃物框架指令》中,将废旧纺织列入城市固废垃圾统计范围,要求建立废旧纺织品维修和再使用(二次)体系,各成员国在2025年1月1日前建立纺织品单独(分类)回收体系,并且还要在2024年12月31日前制定废旧纺织品再使用和再生利用率目标;2020年制定的《生活垃圾单独(分类)回收指南》,将生活垃圾分为废旧纺织品、生活垃圾、塑料、家庭有害垃圾等4类;2022年对《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的修改提案中,将纺织品与钢、铁、铝、家具、轮胎、洗涤剂、油漆、润滑剂和化学品等列入优先工作计划,并且将纺织品、鞋类、电气和电子设备列为禁止销售未售出的产品;尤其是到了2023年,为了打造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欧盟纺织业市场,让消费者获取更实惠、更耐用产品,淘汰“快时尚”,减少废弃物产生,出台了《欧盟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战略》。此外,2023年欧盟还出台了全球首个碳关税政策《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虽然目前仅涉及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等几个行业,但对全球出口贸易影响还是很大的,虽然纺织行业还未涉及,但对国内纺织服装企业来讲,应及早关注,未雨绸缪,做好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转型这篇文章,为今后赢得先机、争取主动、抢抓市场下好先手棋。

其他国家,如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也都制定了有关废弃物处置或循环再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出台相关举措落实和推进。




相对于国外,我国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方面的工作基本上处于起步发展、快速接轨阶段,尤其是进入“十四五”以来,我国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国家层面,2020年9月1日,我国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正式发布实施,国务院2021年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2021年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22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国家层面文件,大力鼓励、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纺织服装领域在此期间,也相继制定发布了《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时尚、科技、绿色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我国废旧纺织品发展提出了目标任务,到2025年、203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25%、35%,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300万吨。



在标准方面,目前我国针对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方面的标准主要涉及通用性管理类、回收利用规范类、再生纤维产品类和二手服装类,已发布的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数量还较少,这方面的标准体系整体还不成熟、完善,今后需要下大力气推进。

总之,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纺织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无论政府部门、生产企业、贸易公司、科研院所、检测机构,还是广大民众和普通消费者,都应行动起来,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标准体系的完善、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全社会对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普及。

 




本文为南京海关纺织工业产品检测中心殷祥刚博士在2023年绿色低碳纺织品与包装循环创新大会的发言摘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