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认基金发展8周年之际,再次迎来了政策风口。近期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指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有序推进“基金互认”等跨境互联互通业务试点。
互认基金最早于2015年面世,是继QDII基金后投资者配置海内外资产的又一主要途径。互认基金8年间累计销售额已突破1000亿元,产品种类和策略都已较为丰富。其中,北上互认基金累计销售额996.68亿元,是南下互认基金累计销售额度的20多倍,呈现出了显著的“南冷北热”特征。业内人士直言,未来,内地公募不仅要持续夯实投研优势,更要认清内地与香港两地基金市场环境差异性,才能更好“对症下药”。
南北互认基金发展分化明显
2015年5月,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联合宣布于当年7月正式开展两地基金互认,符合条件的基金可在对方市场进行销售。其中,内地公募基金到香港市场展开销售称为“南下互认基金”,香港公募基金到内地销售则称为“北上互认基金”。
券商中国记者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获取的最新数据显示,从有统计数据的2016年1月底算起,截至今年1月底,南下互认基金的累计销售额为42.34亿元,剔除32.38亿元的累计赎回后,累计净申购额度为9.95亿元。
从具体节点来看,南下互认基金的销售额在2016年8月底突破亿元关口,2018年6月底突破10亿元,2021年1月底突破20亿元,2021年9月突破30亿元。但此后增长缓慢,直到2023年3月底才突破40亿元。不难发现,南下互认基金增长的较快时期,出现在内地基金业2021年前后迅猛发展时期。从剔除累计赎回的净申购维度看,南下互认基金净申购早在2021年11月底就突破了10亿元,但随后持续停留在10亿元上下,截至今年1月末更是跌破10亿元,累计净申购只有9.95亿元。
相比之下,北上互认基金发展更为迅速。截至今年1月底,北上互认基金的累计销售额达到了996.68亿元,是南下互认基金累计销售额度的20多倍。剔除805.49亿元的累计赎回后,累计净申购额度为191.19亿元,和南下互认基金累计净申购同样是20倍左右差距。具体看,北上互认基金累计销售额度在2016年2月底就“破亿”,4月底“破十亿”。到了2016年11月,其累计销售额度突破百亿关口,并先后于2019年11月底、2021年1月底、2022年10月底分别突破400亿元、600亿元、800亿元。
竞争激烈但已有一席之地
和上述“南冷北热”的整体情况相对应,内地和香港发行的互认基金产品,也呈现出了这种情况。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内地基金公司存量的南下互认基金为38只,这些基金分布于21家基金公司中,包括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等头部公募,也有汇丰晋信基金、摩根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融通基金等中小公募,涵盖到股权、固收、被动指数等产品。
相比之下,在港机构发行的北上互认基金数量达到了123只,发行人有内地公募的香港子公司,如南方东英资管、博时国际等,但更多是其他香港或国际资管机构,比如摩根基金(亚洲)有限公司、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百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等。相关产品策略多样,以香港或亚太地区的股票或债券为主,如汇丰亚洲高入息债券(BC类-美元)、中银香港环球股票A美元、恒生中国H股指数A类澳元对冲-累积收益等。
需要指出的是,互认基金自2015年开闸以来,持续收到政策支持,除了此次呼吁有序推进之外,早在2018年底时相关部门还宣布将内地个人投资者的互认基金交易所得继续免税一年。但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互认基金持续存在“北热南冷”现象。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内地基金公司在香港展业存在一定短板,相对于香港本土及海外成立的基金公司,内地基金公司在当地的品牌和知名度可能略显不足。
某公募香港子公司相关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香港投资者的关注视野比较宽广,不仅是A股,还有美股、日本股市甚至是比特币等,可选择的投资工具也比较多。近年来,A股行情整体波动较大,香港投资者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南下互认基金发展不景气。此外,香港国际金融机构林立,内地基金公司在香港开展业务,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但也有基金市场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这一发展格局符合现实情况,也基本符合预期。该人士认为,香港本来就是有着深厚积淀的金融中心,更是一个全球机构、多元资本聚集的离岸市场,这并不是内地公募的主战场。但见过8年发展,无论是南下还是北上互认基金,内地公募和香港子公司都已占据了一席之地,这将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从IT系统优势寻求突破口
基金公司接下来该如何发力互认基金?李一鸣给出的建议是加大市场宣传和品牌建设力度,同时要持续巩固在国内资产投资上的竞争力。相比海外投资机构,内地基金公司在国内资产的投资上更具有本土优势,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境外投资者。
要做到这些,更为重要的是认清香港和内地基金市场环境的差异性,从而“对症下药”。方德金控首席经济学家夏春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将两地基金环境的差异性总结为以下两方面:
从业绩方面看,夏春表示,内地公募基金主要投资A股,这些基金近年来整体业绩波动较大,没能给南下互认基金带来太多助力作用。而香港公募基金,有相当部分是投资全球市场的,基民可选择的种类会更多,北上互认基金某种程度上契合了这部分需求。
从两地基金营销环境看,夏春表示,内地公募基金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规模增长上尤为明显,但线上视频、大规模的户外广告等营销方式,可能并不适合香港市场。香港在这方面相对保守,给客户的资产配置主要通过线下完成的。其中,公募基金主要通过银行渠道代销完成,基本没突出明星基金经理,且不对基金产品做过多“有偏”筛选,仅是罗列出来供投资者自主选择。另外,香港的券商机构倾向于交易性业务,公募基金不是主推产品,即便是给高净值群体做配置,也不会在营销上投入过多。
针对这些差异,夏春认为,内地公募的IT系统具有明显优势,投教科普方面形式多样化,这有望成为内地基金公司在香港发展的新增长点。如针对香港特定客户群体提供特定服务,在做好基金组合上,通过人工智能和量化技术解决一键下单问题。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