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在学院官网的个人简历上公示自己20年来所有研究生的毕业去向,并称对名下研究生的指导全程亲力亲为,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的吕震宙教授火上了热搜。
据报道,吕震宙教授自2003年以来,共指导了博士生45人(其中在读8人)和硕士生54人(其中在读6人)。从公开的就业情况表中可以看出,毕业的研究生绝大部分选择在国企和高校就业。其中,博士研究生中有多位已经评上教授、副教授,而硕士研究生则多数前往科研单位工作。同时,媒体也注意到,有毕业生称,自己曾上过吕老师的课,她真的很用心,讲课也很清晰,一听就能明白。名列“毕业去向表”的一位高校教授也回应称,吕老师平日里是一名低调内敛、踏实的学者,她不在意(上热搜)这个事情,也不希望此事再发酵。
众所周知,在传统印象中,一般导师的个人简介都有较为固定的统一格式,主要介绍的是过往履历和代表性的学术成果。而吕震宙教授这次除了公开名下研究生去向,还公开表示对名下研究生的指导全程亲力亲为,这样的个人简介可谓别具一格,而这样的举动则不仅展示了一位教授对学生前途的关心和负责,也体现了为人师者对教育透明度的追求,有助于提升学校和教育界的公信力,还能为其他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研究生导师和学校时提供参考。
在社会舆论的关注下,人们纷纷为这位教授点赞,感叹她的善举和高尚品德。有网友表示,遇到这样的导师是一种幸运,而另一些人则将其称之为“最美的科学家”。
毋庸讳言,近些年来,围绕学术规范以及导师和学生关系等问题的确出现了一些负面新闻。而有的所谓老资历的教授通常将自己的学生交给青年教师或课题组“综合培养”,这在一定范围内也的确是既定事实。但吕震宙教授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守教育初心,用自己的敬业、严谨、较真、认真等精神感染同事和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其身上,很大意义上,可以说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风范和教育家的担当。
尤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通过相关报道,在吕教授个人页面的“荣誉获奖”里,前面列出的全是学生获得的各种奖学金和奖项,她自己的则放在了后面。这显然说明她确实把教学看得很重,而基于此,对于当前有的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她的举动无疑也同样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然,我们对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评价应坚持一种多元化的视角,但无论从何角度,吕震宙教授公开名下研究生的毕业去向,这一举动都极具诸多有益启示。尤其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此举背后可谓承载着更多的公众热切期待,我们需要更多像吕震宙教授这样有情怀、有担当、有温度的教育者来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来源:东方网 作者:季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