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本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中,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起,即可进行高考招生。
新专业与新气象共生共进,时代有变化,国家有需要,人才有缺口,新专业便有了开设的空间。此次目录更新中,最为瞩目的就是“足球运动”专业的开设,该专业也是试点院校最多最广泛的一门,包含河海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大学等30所高校。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拥有广阔的竞赛平台和广泛的受众,也一直是我国体育竞技的短板和痛点,将足球纳入本科专业,彰显了提升我国体育综合实力的信心,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的决心。其余新专业,或聚焦科学前沿技术和“卡脖子”攻关项目,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均立足于发展战略需要,旨在培养领域专家化的人才。
对于广大学子和社会群众而言,新专业意味着一种职业认知的新视野,就业的新方向,丰富细致的专业目录,仿佛是社会结构之上一棵枝干繁密的大树,每一枚叶子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落点,在不同的领域茁壮生长、熠熠生光。
然而,新专业面临试点少、师资少、生源少、变动大的问题,如果缺乏国家政策和学校条件的扶持,很容易被扼杀在摇篮里,成为“稀学”乃至“绝学”。2022年8月,83所大学取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距离该专业成立只过去7年;据统计,近5年来本科专业目录撤销专业逐年升高,2022年新增撤销专业创下了925个的历史新高。
时代的热潮倏忽起落,曾经处于风口的新兴专业也会由热转冷,而这种转换所需要的时间,不过是两届本科生的青春。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就有可能成为本专业的“关门”弟子,倾注的四年时间成了沉没成本不说,还要面临就业困境,除却考公考编,只能走学术之路当教授,继续“学出来当老师教学生”的无限流闭环游戏。政策大转弯,首先被甩掉的就是车上的普通人。
新设专业想避免“新学”短寿,速成“绝学”的死循环,首先在设立之初,须考虑社会需求量和专业壁垒的问题,该专业是否有另辟门户的必要,亦或作为选修科目,即可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其次,新专业的设立应有对口就业的接轨,政策的帮扶,为新兴人才提供合理清晰的培养路线,莫让新专业的最后归属成了考公“三不限”。再次,学校开设新专业不能“赶潮流”,“追热度”,综合考虑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如果新专业无法办出高质量与特色,不如深耕老牌专业,发挥既有优势,对学校名誉负责,也对学生的生涯负责。
最重要的是,教育部门和大学应当更新对学科和专业的固有思维,中学阶段专业的“文”与“理”之分为应试教育服务,本科阶段承袭这种简单粗暴的专业划分,不利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当今时代是学科融合的时代,某一学科门类的“专业性”无法通过专业的划分来构筑,打破壁垒,兼容并包,才是大学教育的意义。
来源:红网 作者:徐冰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