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乱写简历被录取了是种什么体验”的话题冲上热搜,引起网友们的热议。来自广东的“杰琳j”就说道:“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怎么没有落到我身上”,同时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实力才是硬道理,过分夸大上岗了也会被解聘”。
临近毕业之际,各大高校、企业的人才招聘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在“找工作”的热潮之下,通过精心包装让自己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无可厚非,但“过度”包装不仅会给企业埋下用工隐患,同时也可能让自己陷入法律困境。
爆火职场类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2》中就被爆出实习生何旻哲简历造假,无独有偶,山西太原的郭某就因简历造假而陷入舆论风波,一纸诉状将招聘公司告上法庭,却被证实简历与履历严重不符,存在简历造假行为。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二十八条及八十六条等相关规定,劳动者简历欺诈可能导致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被用人单位于试用期合法解除,或者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当然,是否构成“欺诈”的严重程度,还需要法官结合案件事实具体判断,但如果劳动者造假的简历内容为用人单位岗位录用的关键条件,那么很有可能就被法院认定由于劳动者原因所造成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劳动者还可能承担赔偿责任。
问题是时代的号角。大学生简历造假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因当今社会过度“内卷”,在“唯学历论”和“海归背景”的高压环境下,导致部分求职者铤而走险。要解决就业这一大难题,首先要从学校就业教育做起。各大高校应当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实习,从入学第一课开始引导学生对求职环境、求职技巧有充分的了解;企业应该按需放低门槛,摒弃“唯学历论”和“海归背景”的陋习,塑造一个良好的求职环境;求职者自身也要努力提升技能,用绝对的实力来匹配心仪的岗位。
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解决好亿万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可使得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健康发展。只有多方协力,才能促进大学生良好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侯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