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妙招测水质

刘永加2024-03-23 19:20

近来,娃哈哈饮用水火了,都说它好喝,于是有好事者拿来水质测量设备,和其他饮用水对比测试。如果穿越到了古代,那时没有水质检测设备,人们如何知道水质优劣呢?

陆羽是唐代茶学家,他善于煮茶、品茶,耗其一生写下茶叶专著《茶经》,被后世称为茶圣。不仅如此,陆羽对各地的水质优劣尤有研究,他有一个独特的检测水质的办法,常用水杓扬水来评判水质优劣,且十分准确。

据唐张又新《煎茶水记》记载:代宗时,湖州刺史李季卿至维扬(今江苏扬州)时,遇见了陆羽。久闻陆羽精通茶艺茶道,十分倾慕,便邀请陆羽一同品茗。李季卿说:素闻扬子江南零之水特别好,为天下一绝,再加上相逢名满四海的陆羽,可谓二妙相遇,实乃千载难逢。遂命兵士驾船到江中去汲取南零水。

不一会,南零水取到。陆羽在取来的水面用杓轻轻一荡说:“这水倒是扬子江的水,但不是南零段的,好像是临岸之水。”接着,陆羽将所取之水倒去一半,再用杓在水面一荡,高兴地说:“这才是南零之水。”兵士听后大吃一惊,不得不道出实情:“我从南零取水回来,不想到岸边时,由于船身晃动,使得所取之水溢出一半,担心水不够用,便从岸边取水加满。没承想先生如此明鉴。”大家对陆羽神奇的鉴水之术十分惊叹,李季卿便向陆羽讨教:“先生所品鉴过的水孰优孰劣?”陆羽回答说:“楚水第一,晋水最下。”

不仅如此,陆羽在烹煮茶水时,将其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认为一沸、三沸之水不可取,二沸之水最佳。

无独有偶,晚唐宰相李德裕也善于品茶,他泡茶的水都要采最好的水。据五代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记载:李德裕有一个亲戚奉朝廷之命到京口公干,前来向他辞行。李德裕说,回来的时候,将金山下扬子江中泠水即南零水,取来一壶。那亲戚答应了。

然而当那亲戚返回时,当地官员给他践行,喝得酩酊大醉,竟然把这事给忘了,等到他的船来到石头城(今南京)下时,方想起此事,便灌了一瓶此地江中的水,回到京城送给李德裕交差。

哪知,李德裕泡茶饮用后,非常惊奇,说这不是扬子江心泠水,反倒像建业石头城下的水。亲戚听后,不敢隐瞒,就告知了实情。可见,李德裕的舌尖有超乎常人的本领,可以分辨出扬子江中泠水与金陵的石城水,老于此道可见一斑。

宋代改革家、宰相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卓越的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工作闲暇之余,品茶鉴水颇有建树。他患有痰火之症,据说只有用瞿塘峡的中峡水煮茶,才能治疗。他时常让经过此地官员给他捎些回来,以便医病。

据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苏轼因反新法被贬任黄州(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辞行时,王安石告诉苏轼:“老夫寒窗十载,染成一疾,去年常发,太医说是痰火之症,须用瞿塘中峡水烹茶煎服,方可除治。瞿塘在蜀,子瞻乡梓之邦,倘借尊眷往来之便,汲水一瓮相送,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苏轼领命而去。

一年后,苏轼返京时,及至过了中峡才想起此事。再想返回中峡取水,三峡水流湍急,逆水行舟,难上加难。无奈,苏轼就放弃了中峡取水,心想,下峡水与中峡水,又有多大的区别呢,王荆公也未必能识别得出来吧。于是,取了满满一瓶下峡水带回来了。

来到相府,王安石看到苏轼给他取来中峡水很高兴,立即用它来煮茶,结果他一品尝味道却很淡,王安石不解地问道:“此水取自何处?”苏轼答道:“中峡。”王安石笑道:“否也!此乃下峡水耳。”苏轼很是吃惊,只得实言相告,并问道:“宰相何以辨之?”

王安石说:《水经补注》中记载了三峡的水性:上峡水太急,下峡水太缓,惟中峡水缓急参半。用来煮茶,则上峡水味浓,下峡水味淡,中峡水浓淡相宜。王安石在谈了烹茶之道后,又以此比喻做人之理,且要博览群书,求知甚解,并告诫这位自视甚高的苏学士:“子瞻过于聪明,以致疏略如此。”苏轼十分汗颜,谢罪而归,从此再也不敢懈怠了。

可见,王安石对煮茶研究颇深,对各地水质的好坏也是很有鉴别的。由此也可以得知,三峡水水质优良却是无疑的,尤其是峡中泉水,更为品茗者所称道。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刘永加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刘永加】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