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政策与流动性的“幡动”遇见“超级央行周”

欧阳晓红2024-03-23 11:3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当政策与流动性的“幡动”遇见“超级央行周”,不只全球汇市出现波澜。

3月22日,名副其实的“超级央行周”尘埃落定。

当天,A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报收3048.03(-0.95%)、9565.56(-1.21%)、1869.17(-1.47%),两市成交额10973亿元,较上一日增加973亿元。当日北向资金净卖出31.38亿元,近5日累计卖出77.76亿元,不过,今年来北上资金超预期流入。截至3月20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720亿元,规模超去年全年。22日盘中,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7.267(-0.64%),下跌500点左右,美元指数报104.39(+0.37%)。

这周,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的会议备受市场关注。美联储最终选择维持利率不变,并维持今年降息三次的预期,同时上调了经济增长预测。日本央行则做出历史性决策,结束了长达八年的负利率政策,并在17年来首次加息。同时,该行还取消了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标志着日本开始逐步迈向货币政策正常化。尽管这一利多因素之前已被市场消化,决议公布后日元反而下跌,但决策层对日元贬值的警告及日本央行行长的鹰派言论支撑日元从低点反弹,昭示市场对日本央行决策的积极响应。

太平洋证券分析称,3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较去年12月更为鹰派,但会议前市场对2024年降息次数减少的押注升温,会议后预期证伪,市场按照宽松进行交易。日本央行结束负利率政策靴子落地,声明偏鸽,未来日本央行政策难以成为影响全球资产价格的关键点。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首席策略师兼研究主管陈东分析称,正如3月货币政策会议前市场普遍预期的那样,日本央行对其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重大调整。简而言之,日本央行退出了负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但是将继续通过购买日本国债以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声明中没有进一步加息的迹象。除了一些技术细节外,这些调整大多符合预期。消息发布后,日元走弱,日本股市上涨。

展望未来,陈东认为,日本央行在长期内可能还有进一步加息空间,但可能会很谨慎地逐步推进,2024年不会进一步加息。

瑞士央行则在3月21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成为首家降息的主要央行,将关键政策利率降至1.5%。瑞士央行表示,预计今年的通胀水平将保持在2%的目标以下,因此决定放松货币政策。此举导致瑞郎一度下跌1%,全球市场为之震动。

与此同时,英国央行和澳洲央行选择维持利率不变。在最新的货币政策声明中,两家央行均强调了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持续关注,并暗示未来可能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来调整货币政策。

接下来,全球金融市场会面临较大的变数吗?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团队分析,在近期美国通胀反弹的背景下,美联储本次会议的信号更偏中性,对于通胀达标和年内降息的“信心”没有明显变化。目前来看,首次降息的节点存在更大不确定性,6月和7月降息都有可能。美联储暂时会保持政策定力,耐心地等待和观望通胀降温,仍将尽力追求经济的“软着陆”。这可能为金融市场暂时创造一个平稳的政策环境。

尽管人民币汇率与A股难免受外围市场波及,但是监管部门近期的一系列重磅政策和相关动作,或正在影响资本市场风向标经历一次方向性的转变。监管政策的“幡”动使得A股的中小投资者对市场抱有期待。

3月15日,证监会集中发布了四项政策文件:《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及《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

最新的金融数据显示,央行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量出现明显的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趋势。这或表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未减,且方向更为精准,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这种变化,对于投资者而言,意味着在选择投资方向时,更需要关注企业和行业的基本面,寻找那些真正能够从经济结构调整中受益的领域。

更显性的数据是,2月27日至3月5日,A股成交额连续6个交易日破万亿,3月11日开始又连续4个交易日成交破万亿,3月15日回落至9538亿元,3月18日再度冲上万亿大关,为11454亿元,至3月22日成交额连续5日突破万亿元,市场活跃度在提升。

如此,监管新风向将为投资者带来什么向好预期?“幡”动不止,何以“心”动?

不只是沪深两市的成交量连续破万亿元,A股市场的流动性继续改善。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720亿元。3月15日,北向资金净买入103.26亿元。从风格视角来看,北向资金加仓所有板块,融资资金显著加仓成长股。

国金证券分析称,从产业链视角来看,北向资金明显加仓下游板块,融资资金显著加仓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板块。从行业视角来看,外资继续加仓电新、食饮和银行,小额减仓计算机;融资资金明显流入电子、计算机和汽车。外资和融资资金合力加仓汽车、机械和银行。

于投资者而言,监管护市心切。始于龙年新春的政策暖风不断吹来,证监会的四项政策文件,传递出关键信号——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等。

在提高上市门槛和加强监管方面,一位市场人士认为,通过严格的发行上市准入门槛,对企业财务造假等行为采取严厉措施,证监会旨在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意味着,对投资者而言,未来的上市公司将具有更高的质量标准,市场风险可能降低,但是同时,对企业而言,上市的门槛和成本可能增加。

在加强中介机构责任方面,监管强调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的重要性,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强化对这些机构的监管。这可能意味着对于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服务的要求将更为严格,从而提升上市审核的质量和透明度。

在强化投资者保护方面,通过增加现金分红监管、加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等措施,证监会意在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这无疑利好长期投资者,助力提升市场投资价值和吸引力。

在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方面,监管着重于构建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的综合惩防体系、优化并购重组规则等,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这有利于提升市场效率和促进资本的合理流动。

由此,从投资逻辑来看,无论是高质量企业、中介机构,还是风险管理,包括投资布局等,投资者均不妨予以通盘考虑。

诸如,投资者或许需要关注那些基本面稳固、治理结构完善、业绩持续增长的企业。此外,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投资者也应考虑中介机构的声誉和专业能力,尤其是在首次公开发行(IPO)和并购重组等环节。同时,加强个人投资决策的风险管理意识,特别是在当前监管加强的背景下,避免投资于那些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等问题的公司。

在长期投资布局上,或许可以关注政策鼓励的领域,如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等,这些领域的企业可能会享受政策红利,从而具有较好的长期投资价值。

显而易见,证监会推出的系列政策旨在通过加强监管、提升企业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以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投资者能否顺势而为,调整投资策略,以把握市场契机?

监管新风向无疑为投资者带来积极的预期,甚至有观点称“中小投资者的春天要来了”。

实际上,通过强化对财务造假的打击、规范减持行为、加大分红监管力度等措施,证监会已表明加强投资者保护的决心。这些措施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比如,这一次,证监会明确禁止限售股转融通出借与融券卖出。该规定旨在防范大股东、董事、高管利用衍生品交易等方式绕道减持,减少市场操纵行为,确保市场公平性。这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中信建投宏观首席分析师周君芝认为,目前主要定价逻辑未变,因为国内定价锚——地产尚未发生趋势转向。这昭示在某些传统行业,尤其是地产行业,市场的根本变革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然而,监管新风向特别是对于质量的强调和风险的管理,从长期来看,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的新兴产业。

在周君芝看来,节后资本市场定价存在分歧,股(市)、债(市)、有色金属板块走强,唯独黑色基本金属偏弱。开年数据反馈的信号也不一致,金融“冷”(社会融资规模、狭义货币增长低于预期),实体“暖”(消费、出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偏强)。

“市场定价和现实数据,描绘的宏观背景并不复杂。”周君芝分析认为,之前过度悲观的预期(消费、生产和出口)有所修复,故而股市风险偏好修复,风格更均衡。此外,去年底过高的政策预期(主要是基建)下修,故而螺纹钢和铁矿价格下行。最后,开年政府部门融资偏慢(导致金融数据“冷”),叠加“两会”过后化债预期走高,资产荒推动债市走强。

投资者何以“心”动?

市场成交量通常被视为投资者参与度的一个指标。成交量增加,特别是在上涨趋势中,通常表示投资者积极参与市场,有可能是“心动”的一个信号。流动性的增加也意味着市场更加活跃,投资者更容易进出,这也可能是投资者信心增强的表现。

同时,市场的估值水平,如市盈率(PE)、市净率(PB)等,可以提供关于市场整体被高估或低估的线索。政策面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会对投资者情绪和市场表现产生影响。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信心。

而投资者的终极考量,还是看赚钱效应。尤其是在市场经历了一段上涨周期后,当市场上多数投资者能够实现投资的实质增值时,获得资产增长带来的满足感,那时候,也许才可以说投资者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赚钱效应。

投资者也在期待A股“牛”市的启动。

不过,“牛”市的启动往往需要“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市场估值、外部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具体而言,经济增长稳定、企业盈利增长是“牛”市之基础;流动性充裕和政策支持能够提振市场情绪;从历史低位起步的市场估值为“牛”市提供了空间;国际贸易环境、全球资金流向等外部因素对市场也有重要影响。

据国金证券分析,市场流动性有改善迹象,仍需静待经济修复,居民、企业“花钱意愿”回升。2023年第二季度国内经济已经筑底,中美利差倒挂虽呈现再度走阔趋势,但走阔空间有限,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最大时期已经过去,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前文提到的“国内定价锚——地产”,全球巨头已在抄底同类资产。

黑石不动产全球联席主管NadeemMeghji认为,不动产价值正在触底,“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买入机会,而其他人仍在观望。”

黑石的不动产投资组合来看,NadeemMeghji称,过去七年以来,黑石在美国为个人投资者制定的核心增益型不动产策略实现了11%的净年化回报率,是同期上市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回报率的两倍。

这得益于黑石在快速增长的领域持有资产,包括由电子商务推动的仓储领域,由人工智能推动的数据中心板块,以及租赁住房领域。通过构建半流动性的合理基金结构,黑石设计了一个用高额回报换取部分流动性的平台。黑石拥有现金流增长强劲的不动产资产,并能以充足的流动性管理业务。

国内的不动产投资组合呢?时间会给出答案。

从地产方面看,近7日(截至3月15日),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团队观察统计的61个样本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面积环比基本持平,同比跌幅扩大6个点至-51%,相比2019至2021年同期均值跌五成。

与此同时,在二级市场渐趋回暖之时,一级市场IPO的节奏也放慢了。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似乎一、二级市场的“待遇”有所不同,呼吁更理性、稳定和有前瞻性的市场和监管环境。

不容小觑的是,在经历了春节前的市场动荡和持续创新低后,市场信心受挫。这种情况下,监管层或需更加重视“投资”而非单纯的“融资”。

而健康、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的良性互动,市场应相信监管政策也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调整。虽然在特定情况下,监管部门暂时或更加关注市场的投资功能,以稳定市场信心,但是这并不代表融资功能被长期忽视。此时,监管的平衡艺术尤为重要,即在维护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权益和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未来静待居民、企业‘花钱意愿’回升,活化资金才有望明显持续回升,带来市场有效流动性的趋势性、明显改善。”国金证券认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