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3月22日电(王菁)近日,国际金融论坛(IFF)主办以“两会后中国经济解读”为主题的线上学术对话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瑞银和恒生银行等国际机构的经济学家参与对话。在IFF常务副理事长、IMF原秘书长林建海主持下,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艾伦·巴奈特(Steven Alan Barnett),瑞士银行集团董事总经理、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恒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围绕中国短期和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现状和趋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IMF驻华首席代表巴奈特认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消费增长和确保绿色增长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三个领域。他说:“长期增长最终将取决于经济改革的步伐,以及更好地利用资本和劳动力的能力。”
巴奈特强调,真正重要的是不仅要考虑周期性支持,还要考虑对消费的长期支持,财政政策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他建议通过改革税法,政府可以让低收入家庭获得更多可支配收入,从而推动消费增长。他还补充说,加强社会保障从长远来看也会促进消费。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指出,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是着眼于中长期发展并超越经济周期的,而不仅仅是应对短期的经济挑战。汪涛表示,在中长期通过更好的商品、更好的公共服务,以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户籍改革、养老金改革和增加公共医疗支出等来支持普通消费者,将有助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王丹认为,财政政策可能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净出口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巴奈特认为,中国的中长期经济增长将取决于结构性改革的步伐。
与会经济学家还对两会热词——“新质生产力”进行了解读,一致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通过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
巴奈特指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为此,他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应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确保公平竞争、统一国内市场。
汪涛认为,创新不仅在高科技领域,在传统领域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她建议,应防范泡沫化在新兴领域导致的产能过剩造成资本和劳动力资源浪费,应更加关注服务业和内需,让市场在新产品的生产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汪涛指出,在农村地区和二三线城市推动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刺激消费,将有助于推动长期经济增长。
编辑:王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