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是还没动笔的,保研是保不了的,考研是没考上的,考编是裸考应付爸妈的,实习是没找到的,六级是还没过的,比赛经历、科研项目是没有的,校园恋爱是没谈过的。”迎来又一年的考公考研季,“大四是一场巨大的戒断”词条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绝望、迷茫、无所适从是大四最广泛的情绪状态。
三月写论文、四月考事业编、五月答辩、六月考三支一扶、七八月考特岗、九月考第二批事业编、十一月国考、十二月考研……大四学生的生活可以说“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如此按部就班的规划,使得学生们不得不在“前途”和“钱途”中做出艰难抉择。
根据教育部公示,2024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38万,降幅7.59%,实现多年报考人数上涨之后的首降;而国考报名总人数达291.4万,创历史新高。这组数据折射出学生们与日俱增的就业焦虑:全球经济下行,众多行业缩招裁员,许多应届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于是越来越多的学子投向考公怀抱。从温室中走出,直面压力的潘多拉魔盒,学子们难免在学生身份到社会身份的这场大型“换季”中发烧不适。用网友的话说就是:“大四是一场巨大的戒断,我与我人生无虑的春季剥离。”
面对这种“前途焦虑”,西方有一个另辟蹊径的答案——Gap year。Gap year的意思是间隔的一年,一般指青年在升学或毕业之后、工作之前的一段空闲时间,时间是3个月到12个月不等,学生们会在步入社会前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兼职、当义工、旅行、学语言、学艺术等等,以此为毕业后的选择奠基。根据美国最大的在线经纪公司TD Ameritrade的调查,在美国,每年有35%的应届毕业生考虑Gap year。此外,以哈佛为代表的不少美国TOP大学表示支持学生Gap year,比如普林斯顿大学有专门的间隔年项目“Bridge Year Program”,为学校约10%的学生提供资助,用于前往其他国家进行Gap year 活动。
相比可以在Gap year中自由探索、寻找方向的西方学生,中国学生就显得有些“穷途末路”。2024年,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79万,同比增长21万人。机会在减少,竞争在加剧;探索很有限,路径很单一;父母望子成龙,自我期待犹存。学子们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内卷。不明白为什么出发,却被人群推着走,停下就会被超越,于是不能歇息,不可喘气。长此以往,心理问题是必然的。从对任何事情都淡淡的“淡人”,到遇事不决就发癫的“发疯文学”,再到之前的“躺平”“佛系”“孔乙己的长衫”,都是这种社会语境的产物。根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近8 万名大学生样本中,抑郁和焦虑风险的检出率分别大约是 21.48% 和 45.28%。
然而,大环境暂时无法改变,但学生们可以改变心境,做自己的救世主。与其在无效的内卷中内耗,不如学习Gap year的心态,给自己放放假,整装再出发。跳出竞争视角再看大四,这就是旷野而非赛场。在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里,学生们可以实习,旅行,培养兴趣爱好,去其他专业旁听……主动乐观地看待毕业这件事,把握对自己人生的“指挥权”,学子们终能绘出精彩的人生蓝图。
脱离学生身份,进入成人社会,确实很不容易,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精神内核。这样即便进入不喜欢的领域工作,也能收获技能经验,厚积薄发,为未来从事喜欢的工作而做好准备。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成事事成。各位大四学子诚宜放平心态,拼命扎根,总有熬过黑夜上春山的时刻。
来源:红网 作者:胡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