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月14日晚间),港股上市公司翰森制药(3692.HK)公告,以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授权引进普米斯生物技术(珠海)有限公司(下称“普米斯”)一款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产品HS-20117/PM1080。
值得关注的是,这不是翰森制药在ADC赛道的首次BD,去年,翰森制药与GSK达成两项合作,不同的是,这两项为对外授权。
业内普遍认为,向大外企对外授权管线有利于相关产品在海外做商业化布局,而此次翰森制药授权引进普米斯的HS-20117/PM1080全球权益是否代表翰森制药有意布局海外商业化?
对此,翰森制药并未明确回复蓝鲸财经,不过,对方表示,确实在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加速国际BD合作。
ADC BD交易频繁,细分靶点竞争激烈
公开资料显示,包括此次授权产品,翰森制药管线中至少有4款ADC产品,不过均处于研发早期阶段。
PM1080/HS-20117是一款1+1异源二聚体结构的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通过特异性靶向肿瘤抗原EGFR和cMet抑制肿瘤生长和存活,目前正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
此次合作,是翰森制药与普米斯达在之前达成的协议基础上,对于该管线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将合作范围从大中华区扩展到全球。
而除了这款双抗ADC以外,去年年底,翰森制药分别将HS-20089(B7-H4 ADC)和HS-20093(B7-H3 ADC)全球独占许可权利(不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授予葛兰素史克(GSK)。
根据协议条款,前者翰森制药将收取8500万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收取最多14.85亿美元的成功里程碑付款。后者翰森制药将获得1.85亿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最多15.25亿美元的成功里程碑付款。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ADC赛道,HER-2和Trop-2等靶点较为成熟也已经非常拥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B7-H3和B7-H4赛道。
不过,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进入临床阶段的靶向B7-H3 ADC药物也已有20余款,除了翰森制药以外,第一三共、迈威生物等均在开展临床试验。
公开资料显示,HS-20089(B7-H4 ADC)和HS-20093(B7-H3 ADC)均处于二期临床阶段。
除了上述三款ADC以外,去年9月翰森制药发布公告,其自主研发的Trop-2靶向ADC药物HS-20105已获批临床,拟用于晚期实体瘤的治疗,具体适应症待临床试验后确定。
不过,Trop-2 ADC是目前除了以Euhertu为代表的HER2 ADC以外,最内卷、竞争最激烈的细分领域。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HER2、TROP2和CLDN18.2是国内ADC研发聚焦的热门靶点,其次为B7-H3、Nectin-4、HER3、FRα和EGFR;此外,靶向c-MET、FIII和CD79B等新兴靶点的新一代ADC,也进入了临床阶段。
以此来看,翰森制药局部的基本都是热门且内卷的靶点。
创新药占比逐渐增高,研发、销售费用也同步放大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医疗行业内,翰森制药一直颇为低调,不过,翰森制药集团创始人、主席兼CEO钟慧娟作为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的夫人,夫妇创业的故事常被业内提及;另一方面,恒瑞医药和翰森制药的经营状态似乎也颇为类似,从此前的仿制药起家、不过此前受到集采等因素拖累业绩,近年来大势所趋,正加速“创新”转型。
从数据来看,2020年的时候,翰森制药的营收结构中创新药占比只有18%;而到了2023上半年,翰森制药的创新药收入为27.86亿元,提升到占营收比达61.8%,根据该公司的规划,到2025年,这个数字会进一步达到80%。
这个数字甚至高于恒瑞医药的创新药占比,2023上半年,恒瑞医药的创新药业务收入49.62亿元,在当期营收中占比达44.43%。
不过,随着创新药占比的逐年放大,其研发和销售费用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
2020-2022年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2.52亿元、17.97亿元、16.93亿元;同期,其销售费用分别为31.03亿元、34.28亿元及35.5亿元,甚至远超研发费用;而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却是原地踏步、2022年同比还有所下降,分别为25.69亿元、27.13亿元、25.84亿元。
事实上,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转型虽然是大势所趋,不过也不是一帆风顺,药企除了进行巨额研发和销售费用的投入,考验的还是企业对管线、产品的眼光,毕竟很多赛道已经是“红海”。
转载来源:蓝鲸财经 作者: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