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秘密——雷根斯堡往事记

胡静一2024-03-19 07:54

胡静一/文 文/胡静一

大学毕业那年,我被青岛市外办选中,作为中德交流年的青年志愿者前往德国多瑙河畔的雷根斯堡市市立历史博物馆交流一年。于是,一位有着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和汹涌澎湃的好奇的年轻中国女孩,就这样意外地“空降”到了大洋彼岸一座陌生却又富有诗意的小城里。

“雷根斯堡”的德语是“Regensburg” ,如果不用音译,而用字面意义,那么雷根斯堡就应该被叫做“雨堡”。一座坐落于多瑙河畔的、偶有朦胧雨意、但更多是笼罩在阳光下、有着色彩温暖的中世纪风格建筑和朴实直率的年轻人的古城。在这样一座兼具历史韵味和多瑙河浪漫气息的老城里,我被安置的住所也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因为是城市间交流合作,我的宿舍便被市政府安排在了雷根斯堡市老城中央的钟楼塔楼里。那是一栋我幼年听父亲阅读《安徒生童话里》时曾想象过的钟楼。浅黄色的楼身,灰褐色的尖顶,塔顶悬挂着的简易的黑色表盘,偶尔会发出一两声“长吁短叹”,在空旷晴朗的广场上空回荡。站在钟楼阁楼顶的窗前,眼前是整个雷根斯堡的美景和波浪起伏的多瑙河。我印象当中,那时眺望的多瑙河总是水量丰沛,流动时渲染上晨光夕照,很像是一位风姿绰约的神秘女神。

河畔中央横跨着一座石桥,桥畔有着各种高大丰茂、色彩浓郁的树木,桥下是茵茵草地,桥上则是星星点点的人影。我在桥上见到过卖非洲鼓的黑人小哥,见到过拍打着像飞碟形状手鼓的白人少年,见到过依偎着说悄悄话的亚洲情侣,提着购物筐搀扶着走过的老年夫妇,也见到过啤酒节时穿着巴伐利亚州性感可爱的民族服饰“Drindl”的本地女孩子。但我知道,这座桥始建于1273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十六洞中世纪石桥,藏匿着我远没见过的奇闻逸事。

石桥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它历经近千年时光屹立不倒。太多的脚印和太多的沧桑,留在它被阳光和风雪所蚀刻的石缝里。后来,我在欧洲还见到过很多石桥,但没有一座能同它一样顽固倔强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它简洁低调却坚毅不朽的模样,它无所不知却默默无言的品格,让我窥见了雷根斯堡老城为何能千年长存,而城中人又如何至今都能保持这种流水人家、平实安逸生活的原因。


雷根斯堡石桥(世界文化遗产)

不同于国人向往大城市,期待做大城市里的都市丽人、青年才俊、人上人,所以大家言谈举止间都“不小心”地流露出炫耀和伪装的细节。我在雷根斯堡遇到的年轻人,有种可爱的“老派”和“土气”。第一次见面互道完姓名,他们会端着冒着热气的咖啡杯问:“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当我回答“中国”以后,对方会微微睁大眼、频频点头说 “哦,中国啊,中国可是很大的,你跑得还真远啊。你看我,我们就是雷根斯堡的娃,村儿里的娃。我没去过太多地方,一直在这里长大。土生土长的村里娃。哈,很高兴认识你啊。”说完,对方伸出手来和我握了握,继续一脸自然地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翻看着被德国人做得十分小巧、便于随时随地阅读的“口袋书”。我被他的坦率和实在逗笑,但又隐隐觉得他那自然而然、真诚平实、既不自卑也不自傲的风度,倒是胜过很多我在大城市见到过的哪儿都去过、啥都见过、无所不能的“超人”。

我在雷根斯堡市立历史博物馆的工作,是协助馆长Boos博士管理博物馆的日常运营以及和中德交流年的相关文化事务。 Boos博士是一个典型的中年德国男人,他踏实、严谨、偶尔死板,有一位互相关爱的太太和小康的家庭,和蔼、不善表达却又反而很容易跟人和睦相处。Boos博士是那种做事时,会手把手认真教你,嘴上什么都不说,但却在暗处处处体谅别人,把事都做在实处的人。当然,虽为“博士”,偶尔还是会有德国人特有的那种“笨”。比如,博物馆几大仓库的地下室馆藏资料,至今还是以纸质未主,并未实现电子化。我询问之下,博士给出的理由是,“机器哪有人靠谱啊,我馆的记录绝对准确”。

还有次举办“博物馆之夜”活动,员工需要准备很多重复性材料,为了高效完成,上至Boos馆长,下至馆内清洁工,大家全都趴在大厅的长桌上拼了命地“做手工”。我作为“心灵手巧”民族的“后起之秀”,留心观察了下整个手工流程,找到了一个可以一次性完成很多重复动作的窍门。当我把这个技巧展示在Boos馆长眼前时,他呆呆的愣了一会儿,仿佛什么重大“价值观”受到了挑战。他试了好几次确认是否可行,最后发现确实可以这么操作时,却仍然还是有些似喜非喜的犹豫。

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的工序、流程、标准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是可以被视作“权威”和“戒条”的东西。而我这个“外来户”就这么毫不在乎“革”了他的“命”。当馆长博士抬起头来,望着我说,“可是,我们之前一直都是那么做的啊” 时,我微笑着耸耸肩说,“那么,你们以后就可以——这么做了”。Boos博士看着我,几秒后,他笑了。或许,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我这个中国年轻人,不远万里被派到德国博物馆来工作交流的意义。当然,虽然我的窍门很管用,但当我翻看几大筐最后被全馆上下老小一起制作出来的材料时,我还是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认真和严谨。因为所有的材料,全部都制作得规规整整、有模有样,无论是出自馆长之手,还是清洁工之手。正如馆长所言,“我馆的记录必须准确”。因为,那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秩序、诚信、品格、规矩。


雷根斯堡老城石桥和多瑙河

我在博物馆的时候,为了促进年轻人更好地进行中德文化交流,也是为了初来乍到的我有个生活伙伴,雷根斯堡当地还同时派驻了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德国女孩Annika,来和我一起工作,甚至一起住在钟楼相邻的两间宿舍里。而Annika也因此成了我在雷根斯堡最好的朋友。Annika是一个性格无比闪亮的人,她和我之前在国内认识的同龄人非常不同。她自信,爽朗,快人快语但又很有头脑,总是能用自己的办法达成她的目的。她爱玩,爱生活,爱艺术,爱帅哥,但却最恨没有脑子的帅哥。她善良,但又自我,敏感而多情,喜欢一切新鲜有趣的事物,笑起来旁若无人,整个钟楼都能“振聋发聩”地感受到她那一刻的欢喜。

Annika的理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为此她经常谈及要攒钱游历世界,以便为自己的“艺术生命”打下牢靠的基础。所以当她傍晚拉着我从钟楼里跑出来,跑过狭长的街道,跑到老城聚满年轻人的酒吧街,然后在进入酒吧时,因为帮忙存放随身物品的服务生要求我们给出“1欧元”小费,而大声据理力争说“可是对面那家酒吧都只要0.5欧就可以了呀”时,我都一直以为,她家境一般甚至可能不好,不然怎么会为了攒钱看世界,连“0.5欧元”都这么“丢脸”地去和服务生较劲呢。

为此,作为朋友,我当时每次发了工资都会请她喝咖啡,她虽然不理解,却坦然接受。因为大部分德国人都很直接,他们不会假客气,他们认为你想请客,那一定是因为你真的想这样做,不是客套,也不是另有所图。而他们呢,觉得既然跟你是朋友,那只要是自己真心也想喝咖啡,那也自然就会坦然接受。双方都主打一个真诚、直接、不演戏。Annika就是这样,所以在我请喝了好几次咖啡过了好几个月,我更加笃定她应该是家庭条件不太好时,她却用一张请柬,把我给弄懵了。

那是我们认识了大概七八个月后,有天,她突然从包里拿出一张质感很好的请柬,笑嘻嘻趴在我肩头说,“我的小熊,请你来参加我的生日派对呀。”我从她手里接过请柬,翻开来,里面除了邀请我出席,还附上了一张打印好的照片。照片里的Annika身穿白色的芭蕾舞蓬蓬裙,轻垫脚尖,轻扬臂膀,活脱脱的一个迷死人的优雅的“小天鹅”。我的目光聚焦在她身上,好一会儿才注意到她摆姿势的地方很像一个小城堡。我以为她这是在雷根斯堡哪里的古迹拍的,就随口问了句,“这是在哪儿呀?”她伸头看看照片,然后不在意地回答我道,“这是我家呀。” 自那以后,每次发工资Annika都会问我,怎么不请她喝咖啡了?我看着她,不动声色地说,我也想攒钱游历世界了。

其实在雷根斯堡,我碰见过好几个Annika这样家世的年轻人令我惊奇的事,他们如出一辙的低调独立。甚至比其他一般家庭的孩子更加谦逊、内敛、不起眼。仿佛这样更能让他们活得快乐自在,这是一种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朴实无华和务实自信。这些年轻人里有个叫Mia的女孩,家里开着食品厂,家族超市遍布整个巴伐利亚。她说她爸爸在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会带她去工厂里,让她看着那些工人如何辛勤劳动,等她再长大进入中学,她寒暑假就会去厂里生产线上打工挣零花钱,否则,就没有零花钱。Mia每次出现在我眼前,她穿的都是最普通甚至样式有些土气的衣服,从来都素面朝天,头发也没怎么精心打理过。但她说话轻声细语,逻辑思维极清晰。她从不与人争锋,但心灵手巧效率极高,每次有什么活动,在博物馆里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的一准是她。


雷根斯堡小径

好像在雷根斯堡人身上,都隐隐有一种共同的品质。这种品质让这个小城得以从容不朽地运转,这种品质让这里的生活有了一种土地生根般的踏实和淡然,这种品质让“外人”瞧见了觉得奇特又羡慕,但置身其中,就只觉得温暖和轻松。

石桥,“村娃”,Boos先生,Annika还有Mia……我在这些没有什么关联的人与物的身上,看到了相似相通的东西,它是多瑙河夕阳下的迷人的光晕,是石桥夏日傍晚凉爽的清风,是钟楼自始无终的悠扬的钟声,是博物馆精心手写的每一个准确无误的记录。

也许,这便是石桥笑而不语的原因。

这就是古城默默无言的秘密。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胡静一】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