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3月11日,据浙江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 近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印发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
2024年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措施共计20条,涵盖空间保障、要素保障、用地用海审查报批、资源资产供应、自然资源保护等五大方面。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保障
加快国土空间规划报审
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准后,力争两个月内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审,接续推进乡镇总体规划编审工作。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
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正式批准之前,实施过渡期政策,保障急需开工各类建设项目所需的规划空间。
支持开发边界外项目布局
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符合用地类型和规模管控的前提下,允许有特定选址要求的、少量的城镇建设用地,包括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布局在城镇开发边界外。
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用足用好用地计划管理政策
坚持“指标跟着项目走”,争取100个以上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保障省以上重大基础设施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5万亩。
加大重大产业及山区26县用地保障力度
全年保障省重大产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5万亩,允许省重大产业项目中的示范类制造业项目预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继续实施山区26县民生及产业扶持三年行动,2024年给予每县2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民生及产业补短板项目用地。
提前下达存量盘活挂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在1月底按2023年存量盘活挂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0%预安排的基础上,6月底前全额下达2024年盘活挂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对各地通过批而未供处置和闲置土地处置获取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全额返还地方。
加强项目用海保障
推进历史围填海高效利用。支持开展存量建设用海盘活更新,可依据功能批准分宗设权,优先保障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和临港产业。全年保障项目用海2.5万亩。
加强重大项目用矿保障
保障省重大产业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砂石料需求,需新设大型砂石土采矿权的,严格论证,合理设置采矿权,避免产能过剩。全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4亿吨以上。
优化用地用海审查报批
加强用地报批服务
深化“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行动,把更多项目纳入重点服务保障范围。完善提前介入机制,全面开展“空间适配”和“多评合一”。实行重大项目用地报批通报制度,提前预警、协同解决用地报批堵点卡点。
优化用地审查审批
取消标准农田占补平衡制度,停止执行建设项目占用标准农田占补平衡按2倍收缴耕地开垦费等政策,在用地审批中不再审查标准农田占补方案。
优化重大项目用地审查,在可预见的情况下允许用地报批容缺受理,允许分期分段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符合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情形的,允许直接从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耕地中补划。
规范用地批后调整
线性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地质灾害、文物保护等不可抗力因素确需调整用地范围的,经批准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后,建设单位可申请调整用地,报省政府或国务院批准。
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在农转用和土地征收批准后,由于初步设计变更,原有用地未发生变化但需新增少量必要用地的,可以将新增用地按照原有用地的审批权限报批。
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重大项目符合申请先行用地情形的,在原则不超过用地预审控制规模30%的情况下,可申请办理先行用地。
直接服务于铁路、公路、水利工程施工的制梁场、拌合站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能够恢复种植条件的前提下,经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占用耕地。
优化用海用岛审批
对同一项目涉及用海用岛均需报省政府批准的,可一次性提交用海用岛申请材料。
对省级审批权限内的助航导航、测量、气象观测、海洋监测和地震监测等公益设施用岛,简化用岛申请材料。
对建设周期较长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互花米草治理项目涉及的临时海域使用,期满确有必要延期的,在建设单位承诺及时拆除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予以继续临时使用,累计临时使用相关海域最长不超过一年。
优化自然资源资产供应
支持工业项目用地
全省供应建设用地35万亩,其中出让工业用地面积占总出让用地面积比例不低于30%,引导民间投资项目占出让工业用地比重不低于70%。
支持工业用地带条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租赁),鼓励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供应方式。
支持混合产业用地供应
鼓励地方探索制定混合土地用途设定规则,完善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方式。
单一工业用地中可突出主导用途(其中工业建筑面积占比不得低于50%),兼容仓储、物流、研发、办公、商业等混合用途。单宗土地涉及多种用途混合的,应依法依规合理确定土地使用年限,按不同用途分项评估后确定出让底价。
推动存量土地盘活利用
深化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支持企业以自主改造、政企合作、企企合作等方式,实行“退二优二”“退低进高”。
全省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4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万亩,盘活的存量土地优先实体经济发展,重点支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重大项目建设。
深化“空间换地”
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工业用地容积率一般不低于1.5,建筑系数达到40%以上,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容积率达到2.0以上。
鼓励推进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将地下空间用于商业、办公、娱乐、仓储等经营性用途的,应以有偿使用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土地出让价款分层计算。
支持探索各门类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
在特定国土空间范围内,涉及同一使用权人需整体使用多门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可实行组合供应。进一步完善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两权合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加强自然资源保护
加强耕地保护
改革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体制,拓展补充耕地来源,全年实现耕地垦造和功能恢复6万亩。
支持各地加快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完成“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50万亩。
深化土地综合整治
进一步改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完善土地综合整治形成的各类指标收益分配机制,制定印发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支持意见。
全年推进91个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验收完成100个、新储备100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开展“多田套合”
统筹整合相关资金,集成现有涉农政策,优化耕地、林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功能区等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新增“多田套合”面积5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