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董芸:用诗为济南画像

宫玉河2024-03-10 19:19

德州市平原县董路口董氏家族,堪称清代康乾时期的名门望族,清代诗人董芸就出生于这样一个大家族。

董芸曾祖董讷是康熙丁未探花,曾任江南总督、两江总督、漕运总督。他的祖父董思凝是董讷次子,康熙戊辰进士,初授内阁中书,参与编修《大清律》,曾任刑部主事、吏部文选司郎中、湖广提学道佥事、口北道参议。其叔父董元度是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幼承家学,年少便擅长春柳诗,乾隆丁卯科举人,与其父皆因作诗而声满京国,乾隆壬申科进士,入翰林院,不久外任江西定远县知县,一年后改任山东东昌府(治所在今聊城市)教授,精心攻读诗文,诗名大扬。

董芸,字香草,号书农,是董氏家族董元亮三子,嘉庆戊午举人。民国《平原县志》记载:董芸“气度风雅,饱读经史,教授学生,终日不知疲倦。文章健雅,尤工词赋,以诗名世。著有《半隐园诗集》《诗话》12卷、《广齐音》1卷。”

董芸的诗作水平如何呢?清朝官吏、学者、文人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中称赞道:“董香草作诗不苛求,不务华,清和宛转,情词娓娓动人,曲江(其叔父董元度,号曲江)家法未坠也”。

清乾嘉时名宦、名师刘大绅在《半隐园诗集序》中赞不绝口,他说:“董香草之为诗也,沧溟(李攀龙)之声调,渔洋(王士祯)之神韵,门有兼之无偏主之也。尝著《诗话》,以明其旨趣之所在。盖能成一家,而不好异者。余谓可与《渔洋诗话》并传于世。”

由此可见,董芸在诗文创作上颇有才华,成就也是众口皆碑的。

董芸在《广齐音》前言中,交代了创作过程和目的:“《齐乘》:‘济南山水天下无’。甲寅(乾隆五十九年秋),余读书华不注之阳。暇日芒鞋竹杖,登山临水,每乐而忘返。比归,闭门却扫,不交外事。时于破窗风雨中追忆旧游。昔鹊湖居士王季木(王象春)自桓台移家湖上,著《齐音》一卷。爰仿其体例,间补正其缺谬而不敢袭其词。凡得诗百篇,名之曰《广齐音》云。”

这里是说,董芸在读书之余,游览济南名胜山水,回家后闭门回味,有所思考。明代有一个叫王季木(王象春)的诗人,创作了一册名叫《齐音》的百首七言诗集,董芸仿照其体例,也作了一百首七言诗,起名叫《广齐音》。

董芸创作《广齐音》之前,《齐音》已流传百余年,影响甚广。《广齐音》虽然是仿照《齐音》体例而作,但董芸对《齐音》不完全苟同,虽然“爰仿其体例”,但“间补正其缺谬而不敢袭其词”。他将自己的作品和王象春的作品作了区分,同时将《广齐音》与《齐音》的异同作了详细说明。董芸对王象春的风格不赏悦,其实这是两人诗风、趣味的差异,这种差异反而可以催生和造就两种各具特色、各擅其长的诗歌佳作。

董芸闭门思考、勤奋笔耕的成果就是《广齐音》,亦名《济南杂咏》,堪称是一部“诗中有画”的济南风物志,济南的山水奇观、名胜古迹、风俗人物、诗文传说、人文事迹等,包罗万象,可谓济南的风土人情大全。一册在手,可统览济南风光,时时翻阅,可知泉城旧事。百首诗作,笔墨所致,勾勒出一幅济南的“清明上河图”。

需要指出的是,《广齐音》所咏济南名泉有七个,分别是趵突泉、北珍珠泉、柳絮泉、华泉、罗姑井、林汲泉、芙蓉泉。董芸还写了与泉相关的湖、园、亭、馆,其中有大明湖、百花洲、历下亭、北渚亭、湖上楼、白云楼、漪园、贤清园等八处。

董芸在《广齐音》所咏记的济南名泉,在范围及数目上均超前人,如写趵突泉“三窟居然水倒流,浪花高卷玉壶秋。阑杆十二无人倚,月色泉声满郡楼”。

那时,文人出书并非易事,因用资不菲,董芸也是有心无力。《广齐音》的出版流传,离不开两个重要人物的力助,一位是文化名人刘大绅,一位是有着厚重义气的济南诗人朱畹。

乾隆六十年,董芸带着刚完成的《广齐音》拜会刘大绅,刘大绅阅后激赏不已:“季木不徵骚雅音,香草却擅风流薮。济南自古名士多,如此诗人再有否?”于是,刘大绅决心帮董芸把诗集刊印出来。由于不久要南下,刘大绅只好叮嘱自己的学生朱畹代劳。

朱畹负恩师之托,四处奔波,终于在第二年将《广齐音》付梓。嘉庆八年,朱畹又为董芸刊印了《半隐园诗集》,这与《广齐音》都成了海内孤本。

1999年,济南著名文化名人徐北文先生牵头,由济南诗词学会汇集和出版了《济南竹枝词》,将《广齐音》收录其中。历史跨越200余年,终于使《广齐音》“广而知之”。

作为平原望族董氏家族的一员,董芸的诗作为家族文化成就增光添彩。

翻阅民国时期的《平原县志》,当中记载的董氏家族人物多达二十一人,收录其中的诗作多达五十九首。除了董芸的诗作外,董氏家族的诗作中,还有董讷的《西台奏议》《两江疏草》等,董调的《疏快山房集》,董访的《似山亭集》,董思凝的《养斋集》《海棠巢诗集》等,董元度的《旧雨草堂集》,董元赓著有《冷涧集》等。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宫玉河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宫玉河】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