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京东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增长的最新财报。
该公司2023年四季度收入达到3061亿元,同比增长3.6%;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84亿元,同比增长9%。
2023年全年的营收增幅与四季度相当,同比增长3.7%,达到1.08万亿元。但其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表现出色,同比大增133%至242亿元。
京东CEO许冉将四季度营收与利润的增长归功于“主动调整措施已见成效”。
自从去年年初在创始人刘强东号召下“重拾低价武器”后,这家公司已经推出百亿补贴、便宜包邮频道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低价改革。
在与电商相关的零售业务上,京东四季度收入为2680亿元,同比增长3%;经营利润为690亿元,同比下滑12%。许冉在财报电话会上解释称,经营利润出现下滑是京东低价改革“平衡市场增长与利润的结果”。
以该公司去年大力建设的商家生态为例,京东平台现有商家主要由自营与POP(入住京东平台的第三方商家)两大部分组成。作为京东低价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京东去年加大投入招商。2023年全年,第三方商家数量同比增长了188%,新增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3倍。
据京东CFO单甦介绍,京东去年采取了一系列扶持举措来降低门槛,以吸引POP商家入驻。他称现阶段京东扩充商家生态的重点任务不在盈利,而在增长。
按照该公司先前设定的目标,POP与自营未来对GMV(商品交易总额)的贡献占比要达到6比4。据商业咨询公司久谦统计,京东现阶段自营商家与POP商家的GMV比例为7比3。也就是说,其有意让POP商家的GMV占比超过自营所占比重。
相比于京东做自营起家建立的基本盘,该平台POP商家近些年增长更快,这不仅是其建立开放商家生态、增加商品品类供应的关键,也是和竞争对手打价格战的重要策略之一。此前有京东高管表示,自营主要用来强化固有优势,而POP商家负责拉低价格,满足对价格敏感的用户需求。
另据京东管理层透露,公司2024年的目标主要放在提升用户体验和扩大市场份额两项工作上。
该公司旗下业务主要由电商零售、物流和其他三大块组成。电商零售接近九成,仍是核心业务,去年全年总营收9453亿元,同比增长1.6%。物流超过一成,去年全年营收为1666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明显。但其他包括达达、京喜、京东国际占比不足一成,去年全年营收为266亿元,同比下滑10.7%。
此外,京东集团董事会还批准通过了一项分红计划和股份回购计划。该公司2024年度现金股利分红总额约12亿美元,超出2023年的10亿美元。新的股份回购计划需要现有股份回购计划届满生效后,在截至2027年3月的未来36个月内回购股份,总价值不超过30亿美元。
财报发布后,其股价盘前大涨13%。而在过去一年,该公司美股股价下跌超过50%,长期徘徊于20美元上下的低位。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还在此次财报中披露了达达财务造假事件的调查结果。
经过近三个月的调查,京东旗下物流公司达达集团确认,为实现收入目标、虚增规模,达达内部夸大了共计约5.68亿元的收入与5.76亿元的运营和支持成本。
造假交易导致达达在2022年第四季度、2023年一、二、三季度净收入分别多报了约6900万元、4000万元、2.14亿元和2.45亿元;同期运营和支持成本分别多报了约7000万元、4200万元、2.14亿元及2.50亿元。夸大前的实际增速分别为28.54%、25.23%、13.84%、10.17%,经夸大后的增速分别为31.94%、27.21%、23.23%、20.46%。
达达称经独立第三方机构审查结果表明,公司管理层没有参与策划,为个别员工所为。达达总裁何辉剑在调查结束后将辞职,达达快送总经理、原京东物流首席战略官傅兵担任临时总裁,该任命立即生效。
转载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李彪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