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观察】“质”在必得:5%的“攻”与“守”

欧阳晓红2024-03-07 18:48

欧阳晓红/文

一 

5%左右,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锚定的经济增速目标并不低。相同的是,与2023年目标持平;不同的是,“攻”与“守”并进,“质”在必得。 

这是一个既重视经济增速(“量”),同时强调增长质量(“质”)的目标。龙年伊始,不只是财政货币宏观政策发力,制造业设备更新和升级、消费以旧换新等方面的政策亦值得期待。 

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多变,需要发挥政策合力,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的话说,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是重大政策举措,扩大有效投资是重要工作抓手。从今年开始,今后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今年促消费要做两个重点工作,一是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二是提振服务消费。 

“攻”,激活经济的内生动力。诸如,政策发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外资等。 

据新华社报道,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这十个工作任务勾画了一张全面而深入的发展蓝图,彰显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国家安全、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全方位考量。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将其从第二位提升至首位,诠释政府对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同时,重申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之外,政府工作报告还增添了“科教兴国”和“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意味着,政府对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且将继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守”,稳定与民生之共进。诸如,稳定就业的基石,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政府高度重视稳就业政策,确保社会稳定。 

再者是改善民生。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政府持续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通过提升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环境,稳定和扩大国内需求,旨在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五矿证券分析认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国情现状有着清晰的判断。因此,拉动有效需求、扭转社会预期、化解风险隐患、扶助中小企业经营、扩大居民就业等方面将是未来政府工作的重要方向。 

五矿证券认为,今年在5%左右的目标指引下,政策有望更加积极,经济动能和市场信心也有望改善。对于宏观政策的安排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三是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尽管赤字率安排并未突破3%,但是今年广义财政的力度不算弱。五矿证券分析,4.06万亿元的赤字预算、3.9万亿元的专项债加上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再考虑到目前正在持续释放的PSL(抵押补充贷款)准财政工具,总体力度已经较强。货币政策将资本市场的稳定列入到考量中,体现出高层对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视。随着高层反复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未来一段时间内收缩性政策会非常谨慎,有助于逐步稳定市场预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3月6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适度加力,主要是统筹运用各类财政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主要是优化财政管理,加强政策协同,提升财政政策质效。 

蓝佛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扛在肩上,落实到财政各项工作当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如此,纵观“攻”的部分,意味着积极进攻,把握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守”的部分,意味着中国经济需要稳固防守,防风险,确保经济稳定。 

如何在“攻”“守”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中国经济正戮力全面展示其韧性和潜在动能。 

二 

5%的“质”在必得,或许需基于“攻”与“守”的默契,以及“质”与“量”的平衡。 

“质”是今年的一个热词,与之相关的诸如“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等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词汇频频出现。 

显而易见,实现质与量的平衡,需采取多维度的策略,促进经济的稳健增长,同时确保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诸如,持续的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消费升级和内需扩大等。 

而“攻”与“守”的默契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如不低的增长目标与赤字率要求经济结构必须持续优化,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以及确保财政可持续性,提高投资效率,做好债务管理,甚至应对好未来刺激措施可能带来的通胀压力等。 

潘功胜表示,货币政策调控将更加注重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稳定物价,为经济运行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外,潘功胜还表示,价格上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3%左右之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目标,或意味着央行在货币政策制定上正在考虑提升通胀水平,特别是在面对CPI近期负增长的背景下。经济学中,适度通胀被认为是经济健康成长的标志,因其反映需求的增长,可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活动。 

不过,当下不容小觑的是,如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所言,过去的一年是市场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发生较大偏差的年份,甚至影响着年初和年末截然不同的市场风险偏好。今年面临着与去年同样5%左右的预期GDP(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市场的预测偏误是否会重现? 

“梳理过去一年的诸多宏观数据,预测偏差最大的莫过于价格。”伍戈认为。其逻辑是,市场持续低估了CPI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下行压力。且每轮低估程度的加大,似乎都紧随于前期地产的超预期回落。由此可见,地产对于上下游价格有着不容忽视的系统性影响。各国情形也都类似。 

在伍戈看来,过去一年,市场另外的一个“低估”在于政策的定力。本轮经济环比增速趋缓的过程中,并未出台强烈的刺激政策,而伴随的是广义财政赤字率下降、实际利率抬升等现实情境。这或与低基数下的年度目标能够实现、区间调控概念有所淡化等有关。 

展望未来,伍戈认为,近期高频数据所隐含的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速或与年度预期目标有些偏离,历史来看,这会推动二季度开始逆周期政策逐步加力,从而引致名义GDP的阶段性趋稳过程。当然,如此推演是建立在稳妥有序处置地产等风险的基础之上。 

3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称,今年实现5%的增速是有条件有支撑的。 

黄守宏表示,把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包括国内国际形势,包括需要与可能,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而制定的。具体来说,从当前需要看,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防范化解风险,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 

黄守宏坦言,今年就业压力较大,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1200万人以上。根据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对应关系,大体测算,要实现就业目标,经济大体上也需要保持5%左右的增速。当然还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需要。 

黄守宏表示,今年的财政政策总体来看是适度加力的,关键是要把这些钱花好、用好,用到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的要保障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保障好基本民生财力需求。 

而保障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基本民生财力需求”恰是“攻”与“守”的两面;也是5%的“质”与“量”之重要内涵。 

实际上,如黄守宏所言,今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较长篇幅阐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困难年年都有,日子年年难过年年过,过得还不错。中国这些年,拉长时间周期来看,从来都是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中发展的、前进的、壮大的。 

黄守宏表示:“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很多重大政策,如果说将来中国经济遇到超预期的冲击,或者国际环境发生超预期变化,我们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储备工具。”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