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一帆 3月6日,从盛虹控股集团获悉,今年,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董事长缪汉根带来两份关于绿色低碳方面的建议,涉及石化行业和纤维行业。
关于纤维行业,缪汉根表示,行业正加快探索以绿色材料、清洁生产、绿色认证、循环发展等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实质进展,要求加快纺织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建设,制定和推广纺织产品循环利用标志标准,提升纺织品绿色设计水平。
缪汉根表示,绿色纤维是指原料来源于生物质或可循环再生原料、生产过程低碳环保、制成品弃后对环境无污染或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化学纤维。当前,我国绿色纤维主要是生物基化学纤维、可降解纤维材料和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等。这些绿色纤维,属于“低碳”或“零碳”产品。
在缪汉根看来,从碳治理的发展成效来看,负碳技术将成为碳治理进程的重要治理工具和治理方式。对于纤维来讲,“负碳”纤维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他指出,“负碳”指吸收转化二氧化碳,“‘负碳纤维’,就是以二氧化碳为重要原料,生产出来的纤维。从技术上看,生产‘负碳纤维’是可实现的。”
2023年9月,盛虹控股集团在连云港建成了行业首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甲醇—新能源材料”产业链。据测算,该产业链可间接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年,相当于3.7万公顷森林种植面积。基于这条生产线,可以实现从二氧化碳捕集、液化、提纯,生产绿色甲醇,再生产负碳乙二醇,进而可以生产负碳聚酯(PET)。
当前,盛虹正在规划建设年产3万吨负碳涤纶纤维聚合纺丝设备,将打造成为全球首家负碳涤纶纤维工厂。
不过,缪汉根表示,负碳纤维产业处于摸索期,产业化尚未形成,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困难有待解决。比如,负碳纤维是新生事物,生产成本高,缺乏碳足迹认证体系,市场端及消费者对其认识不足。
对此,缪汉根建议: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碳足迹认证体系,提升负碳纤维市场认可度;强化品牌塑造,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