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鑫 3月5日9时,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何亮点,透露了哪些产业投资商机,多位券商首席分析师向进行了解读。
经济增速目标明确 兼顾当前和长远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表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24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在5%左右,综合考虑了国内国际形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从当前来看,经济增速稳定在5%左右,是满足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的内在要求,有助于稳定就业大盘和社会预期;从长远来看,这一目标也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为203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规划目标预留弹性空间。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从长远或从中长期来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一定水平的经济增速。政府工作报告在去年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2024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目标明确,兼顾需要和可能,说明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彭文生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并把“有效需求不足”这一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也强调了“部分领域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以上这些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挑战,能够把这些问题都落笔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反映出政策层直面问题的态度,以及对当前形势客观准确的研判。
1万亿特别国债有利于扩大总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院长罗志恒表示,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利于扩大总需求,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同时,超长期国债发行优化了债务结构,国债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地方债务比重下降,结构优化也将降低债务风险。相对地方而言,中央发债成本更低、周期更长,超长期特别国债形成了优质资产,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地方加杆杆导致的风险,为地方财政腾出了空间。
罗志恒认为,2024年赤字率保持在3%,但赤字规模有所增加,首次突破4万亿元。单纯看赤字率本身意义不大,因为我国赤字率口径偏小,仅涵盖一般公共预算,不足以判断我国财政政策力度。财政赤字率数值本身不是个真问题,真问题有两个:一是财政支出力度有多大,二是有哪些政策工具组合。
罗志恒表示,财政赤字率维持不变,但通过专项债、特别国债、其他调入资金等扩大支出,具有同扩大赤字率一样的效果。比如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就相当于增加赤字率0.7个百分点;比如专项债3.9万亿元相当于增加赤字率2.9个百分点。因此,当前财政力度是不小的,符合当前形势需要,不能根据3%本身来得出财政不积极的判断。但同时,由于财政收入尤其是土地出让收入形势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未来有必要根据收入形势动态调整赤字和债务,类似去年底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果断发行1万亿元特别国债。
“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产业”和“创新”的词频均为41次,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有明显提高。预计未来将大力发展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氢能、新材料、创新药、低空经济等在内的新兴产业。此外,算力底座和数据底座或也将是今年投资重点。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今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材料、创新药、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我国有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形成一批增长新引擎。今年政府工作摆在第二位的就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有望加强,人才政策有望更加积极、开放、有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广发证券策略首席刘晨明看来,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一是下游端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二是上游端“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建,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人工智能将驱动产业数智化赋能升级,进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