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文 “住宾馆酒店须先刷脸”,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2024年全国两会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院长戴斌提交了一份《关于限制旅游场景过度使用“人脸识别”的提案》,直言在酒店加装人脸识别设备终端,既没有明确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也没有正式成文的部门规章规定,该举措不仅降低服务效率,容易引起游客的不满和投诉,而且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建议公安部指导地方取消入住酒店必须刷脸的规定,并召回相关软硬件设备。
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十多年前,人们还只是从欧美大片中看到,有一种现代科技设备,竟然可以精准识别人脸,如今这种刷脸技术早已成了“大路货”,从小区入口到酒店柜台,都布设好了高精度摄像头,时刻准备扫描你的脸部。
从安全保卫的角度看,在酒店加装人脸识别设备终端,可能不失为一种增强式手段。但这种考量,并没有站在顾客的一方。如果你带着一大家子出去旅游,到了酒店,从车上艰难地把一大堆行李拖到酒店柜台前,喘着粗气把身份证递给对方,报出你预定的房间,本以为马上就能拿到房卡,对方一声招呼“来,对准摄像头”,是不是会让你有种被“过审”的感觉?如果机器设备好用,这个过程或许会比较快,如果机器设备出了故障,这个过程会让疲惫不堪的你和家人感到如坐针毡。本来,身份证件上都有照片,识别是否是本人,也就是工作人员过一眼的事情,加了一个刷脸,虽然看起来“高大上”了,却也更加拖沓了。
对于酒店一方,恐怕也不会对刷脸有太多的好感。刷脸首先得有专门设备,酒店购置人脸识别的设备,毕竟是要计入经营成本的,而维护这些设备的运行,也要耗费不少的精力和金钱。如果没有刷脸程序,酒店工作人员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核验清楚顾客的身份信息,而多了一个刷脸程序,只是把核验身份的动作又重复一遍,结果上并没有多大的改观。综合起来看,服务效率确实是要拉低了。
如果只是服务效率低,也还罢了。作为顾客,更为担心的是,酒店刷脸拿到的人脸信息,会不会有朝一日成为不法分子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尖刺。从现实情况看,这种顾虑并非杞人忧天。媒体曾报道,有的犯罪分子拿非法获取的人脸信息,冒充被害人,破解手机密码、窃取银行账户等。
住宾馆酒店须先刷脸,并未取得个人单独同意,获取信息如何处理,也是一个未知数,如此做法显然有违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精神。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2022年颁布的《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规定,“旅馆接待旅客住宿必须登记”,“登记时,应当查验旅客的身份证件,按规定的项目如实登记”,“接待境外旅客住宿,还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送住宿登记表”,字里行间并没有一处规定了,查验身份证件必须采取刷脸的方式。既然“法无明文规定”,那么住宾馆酒店须先刷脸的做法,也就没有充分的、坚实的法规依据。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14世纪圣方济各会修士威廉·奥卡姆提出的这一原则,时至今日并未过时。看似智能化加持的背后,难以避免带来顾客体验的下滑、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危险以及酒店成本的增加等,委员建议取消住宾馆酒店须先刷脸,于情于理于法,都值得认真对待。
(作者系法律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