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师琰 卢森堡、伦敦报道
中国太平保险正紧密筹备,有望在今年内启动欧盟境内首家中资保险机构的运营,位置选定卢森堡。
随着保险行业加入,中资金融机构在欧洲市场的布局已覆盖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欧盟各成员国中,卢森堡虽是国土面积第二小的国家,却在中国对欧盟市场的投资中地位举足轻重。1979年,中国银行在卢森堡开设分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在海外设立的中资金融机构。卢森堡也是最早一批加入亚投行并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国家。
中行、工行、建行、农行、交行、招行、光大银行七家中资银行早已在卢森堡扎根,将这里作为其欧洲总部。目前,包括分行和子行在内,卢森堡共有11家中资银行机构,在卢森堡全部141家信贷机构中位居第三,仅次于德国的24家和法国的16家。卢森堡已成为欧元区最重要的人民币跨境业务枢纽之一,也是中国在境外发行债券,特别是绿色债券的主要国家。
英国脱欧使得总部位于英国的金融机构不再享受在其它欧盟国家设立分支机构的“欧洲护照”便利,因此近年来新设金融机构更多转而选择卢森堡、法兰克福、都柏林等地。
2月23日,欧盟中国商会(CCCEU)金融工作组在卢森堡正式成立,九家创始成员包括前述七家银行、太平保险和跨境支付平台XTransfer。欧盟中国商会会长、中银欧洲董事长徐辰对中国金融机构持续积极探索欧洲市场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他预计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等金融科技有望成为中欧金融合作新领域。
谈到在欧盟市场的发展策略,徐辰认为,首先,中国金融企业善于利用欧洲成熟的金融市场和相对稳定的监管环境进行国际化经营。通过在欧洲的业务经营,中国金融企业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和服务方式。
其次是围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许多中国金融企业的海外扩张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相关,为参与共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和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也帮助了欧盟绿色产业升级。
早在2017年,中国工商银行就牵头成立“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欧盟及其成员国机构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发布“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指数等量化工具。截至 2023年10月,工行共成功发行了7笔BRBR绿色债券,募集资金超过140亿美元。
第三是技术和创新驱动。徐辰提到,一些中国金融企业已在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金融科技,在欧洲市场提供创新的、更加安全高效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中国金融企业在欧洲扩张,也推动了中国式的创新和发展,为欧洲消费者和企业带来更多选择和便利。
四是深化绿色金融合作。欧洲是绿色金融的全球引领者,中资金融机构也在这一背景下不断开发绿色金融工具应用,在绿色跨境投融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领域积极探索。
2022年10月16日,中国银行通过巴黎分行成功发行规模4亿美元的欧洲首支生物多样性主题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联想控股收购了卢森堡国际银行(BIL)90%股权后,BIL持续推出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贷款、气候贷款、环保汽车融资等绿色金融产品。自2022年5月首次推出绿色贷款框架以来,已向投资者发行总计2.47亿欧元绿色债券。
徐辰指出,中国企业积极融入欧洲金融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监管、市场竞争、文化差异等挑战。
由于欧洲金融监管体系更加复杂,各国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存在差异,中国金融企业在适应和遵守这些规则上面临挑战。
作为一个成熟的发达金融市场,欧洲市场拥有众多具有强大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本土和国际金融机构,中国金融企业在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度上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应对竞争。
在文化和经营理念上,中国金融企业也需要在尊重欧洲当地文化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经营策略。
徐辰相信,随着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国际化步伐加快,预计也会有更多中国金融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未来中国金融企业在欧洲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合规、创新,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科技创新以及深化与欧洲本地金融机构的合作,提升自身竞争力,助推中欧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他希望借助金融工作组,不仅为中欧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协同合作的平台,成为中欧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沟通协商的平台,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投资增长,也能帮助中欧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跨境支付等领域合作与创新,共享先进的金融技术和管理经验,探索符合双方市场需求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通过持续创新,进一步简化跨境交易,提高普惠金融水平,建立更加稳固的中欧经济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