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3万人,较2022年减少534.5万人。
在园幼儿减少,也引发幼儿园关停潮。教育部数据显示,幼儿园数量连续15年上涨后,在2022年首次下跌,幼儿园数量为28.92万所,比上年减少5610所。
放开“二胎”后,在短暂的生育高峰后,近年来新生儿数量持续下滑。2022年,中国新生儿跌破千万——为956万人,全国人口出现了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2023年出生人口仅为902万。教育领域中,幼儿园最先遭受生源冲击。
此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在接受界面教育专访时指出:“目前中国大陆地区提前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中国人口的增长惯性已经消失或跌出世代更替水平的区间,未来一段时间仍会保持负增长的变化趋势。人口发展进入深度转型期。”
在园幼儿减少,将会出现学位及老师过剩危机。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4805.2万人,学前教育基本普及。2019-2021年新生儿分别为1465万、1200万、1062万人,幼儿总量为3727万人,将出现1078.2万个剩余学位。
21世纪教育院长熊丙奇对界面教育称,要处理“多出来”的学位,发展托幼一体化普惠托、招收2-3岁幼儿是多赢之举。
根据202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目前国内0-3岁婴幼儿约4000万,据调查城市中超过1/3的家庭有较强托育服务需求,但实际供给仅5.5%左右。”
根据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北京千人口托位数1.33个,托位使用率35.4%。距离“十四五”规划提出的2025年千人口托位数4.5个的目标还有7-8万个缺口。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副教授乔锦忠曾带领团队,用模型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小学教师需求量过剩较大,初中教师先短缺、后过剩。2022年全国共有专任教师1880.36万人。
针对在园幼儿减少、幼儿园关停这一现状,全国政协委员陈小艳在去年“两会”中建议幼儿园入园年龄低龄化。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可增加托育供给。
陈小艳认为,幼儿园规定儿童满三岁才能入园,某种程度上制约年轻女性就业,限制个人能力的发挥,建议出台相关评估标准,在孩子基本自理的情况之下,两岁或两岁半入园。
目前,中国的托育机构严重不足。2023年11月14日,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印发《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家庭托育点是指利用住宅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托育服务的场所。每个家庭托育点的收托人数不得超过5人。
在此情况下,不少幼儿园选择托育一体化,也有利于保障生源。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告诉界面教育,“幼儿园入园年龄低龄化,有助于母亲在生育后返岗,减少因生育造成的职业中断现象。”
智联招聘在《2023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下称《报告》)中指出:九成女性遭遇过职场不公,接近职场男性的两倍;六成女性在求职中被问婚育,远高于男性的21.5%。
《报告》显示,50.2%的女性希望事业与家庭兼顾,21.5%的女性希望有更多精力投身事业。
宋健认为,免除婴幼儿托育的后顾之忧,一要尽量托育一体化;二要满足家庭需求,提供足量、优质的普惠托育机构。
此外,中国的生育及教育成本需要关注。
2024年2月21日,“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使用国家统计局数据估算,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而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
报告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养育成本进行了比较,显示中国家庭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高达6.3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的。这一数字远高于澳大利亚、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反映出中国家庭在养育孩子方面面临的经济压力尤为沉重。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对教育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调整的紧迫要求”。
陈功对界面教育称:“剧烈的人口变动会给整个教育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中国出生人口数的不断下降必然会导致学龄人口的变化,进而影响对教育资源和教师的需求。”
他认为,人口负增长将对教育供需端造成三方面的挑战:第一,人口结构与教育结构不协调。
按照目前的师生配比标准,人口负增长对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段的影响和波及程度可能会更大,面对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应未提前实行平缓的学校撤并工作,适度调节入学标准,平稳应对,减少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
第二,质量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不匹配。
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是,有的幼儿园、小学一席难求,有的却招不到生。人们对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应与目前多元化、内涵式的教育需求相呼应来打造全面、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第三,人口发展转型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比如东北地区的人口负增长问题由来已久,也有许多省市尚未进入到人口负增长阶段。另外,中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使得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教育的“量盈质缺”与城镇教育的“质强量弱”现象在基础设施、教学水平、师资经费等资源方面体现尽然。
陈功还提到,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阶段,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仍值得重点关注。
农村空心化所带来的资源闲置、教育经费配置效率不高与部分城市“学位紧缺”的问题并行,在制度设计层面,应当更多地顾及地区间的差异性、人口变化阶段的特殊性和人群间的公平性。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陈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