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言咏/文 一个生而残障的孩子,希望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在融合环境中成长或许可以帮助他或她冲破自身障碍,拥有更具想象力的未来。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2021年发布的《中国心智障碍者保障状况蓝皮书》显示,中国目前有2580万心智障碍者。
一位年轻的妈妈辞职生下第二个孩子。当孩子上了幼儿园,她满怀信心重新求职的时候,现实很可能让她无所适从。“母职惩罚”这四个字残酷而生动地照进了她的人生。
当长寿时代来临,该如何安放漫长的老年时光?如果那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已经不能自由地出门遛弯,去超市买菜,即使身在家中,也无力起身为自己倒一杯水,如何帮他们一把?当他或者她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如何能够有一场体面的告别,让家人的记忆被爱包围,而非永久的伤痛?
……
此时此刻,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细微的日常,倾听人们朴素的关切。生老病死,就是人的一生啊。生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扶、困有所助。正因如此,在宏阔的国家视野之外,我们关注每一个具体而微的人,每一个灯火可亲的家庭。来自亿万普通人的朴素不过的期望,汇聚成了国家愿景。而所有的国家蓝图最终的指向,无非是让每个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这些心心念念决定了好日子的底色。
这是家事,也是国事。家国相连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日常中。3月,中国进入全国两会时间。这是怀着敬畏之心俯身倾听的时刻,尊重每一个个体和家庭的诉求与意愿,让每一个人付出的努力都能得到回响;这是回应民之所盼、民之所愿的时刻,每一次听见和看见都可能带来改变,都意味着新的获得感。2023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29亿人次、减少群众垫付1536.74亿元,这组数据背后就是民生政策对异地就医报销难的回应,惠泽了上亿人。具体到个体,或许就解决了那些为子女带孩子而背井离乡的老人的燃眉之急,解决了这些家庭的后顾之忧。
为了过上好日子,这个国家的人民如同顽强的嫩芽,一直在坚韧地向上生长着。人们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尊严的卫护,那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正是这样一种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奋斗,构成了一辈又一辈的家国叙事。但有的时候,面对有些问题,单独的个体力所不及,需要国家在更高层面的支持。这是家国相连更深层的含义所在。
家国相连,还意味着民间与国家的同频共振。就说那些生而有心智障碍的孩子吧,他们的父母为了解决自身困境,抱团取暖成立机构,探索“支持性就业”的模式,最后不仅帮助了自己的孩子,还帮助很多其他心智障碍的青年实现就业的梦想——可能是咖啡馆服务员、超市收银员或者企业保洁员——这也是对他们人生边界的极大拓展。
当视线转向民间,我们很容易看到行动的智慧和勇气。正是那些平凡的人们一直在富有创造力地解决他们所遇到、看到的困难。他们很多是困难的亲历者。这种智慧和勇气不仅来自公益组织,也来自商业机构——那是市场的力量。比如公建民营养老院在农村的尝试,让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有了新解;比如那些推动适老化改造的企业,在马桶边加装个扶手、在淋浴房添置把洗澡椅,居家老人或许又能行动自主地度过很多年——对于老人来说,“我能行”是一种极大的精神力量;当人生最后的乐曲奏响,带老人回家,在专业医护团队的协助下,在那个最熟悉温暖的地方安宁地告别至亲至爱,或许是更好的安排。
它们补全了国家的力所不及,由于生于草根,往往对现实痛点更敏锐,应对也更灵敏。这是一种更为珍贵的家国相连,小心呵护这样的力量,给予它们自由生长的空间,让政府、民间和市场的能力同频,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可能。
当每个家庭都安心身处当下,乐观面对未来,中年人不再忧心孩子和老人,因为他们已经得到妥善的照护,人们将怀抱着更大的信心和动力去经营自己的日子,同时也是为国家愿景的实现添砖加瓦。在细微的日常之间,让家国紧密相连,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但每一寸前行都向着那明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