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开年市场低迷之际,百亿量化私募又开始了新一轮“吸金”。放开申购、自购,私募开年动作频频为A股市场注入信心。
私募机构纷纷表示,站在当前时点,对后续市场走势并不悲观,但也需要等待更多的右侧加仓信号。
开年动作频频
2月2日,知名百亿量化私募稳博投资发布公告称,自即日起,之前封盘的指数增强系列产品,全部打开申购。追溯稳博投资此前公告,2021年8月23日,稳博投资曾发布公告表示,自2021年9月1日起,公司旗下过往发行的1000指数增强系列产品宣布封盘。据悉,2021年,由于市场私募指增产品(尤其是在2021年大热的500指增产品)赛道过于拥挤,机构投研实力和策略的迭代速度跟不上管理规模增长速度,研发投入的不足限制了策略容量的提升,不少百亿私募管理人纷纷选择“闭门谢客”。
业内人士称,稳博投资此举,不仅说明近年来私募机构策略研发迭代加速,更说明对未来指数走势向好的强势信心。
此外,私募机构开年频频自购。开年以来,已经有3家头部私募陆续宣布自购,合计自购金额达6318万元。
具体来看,1月22日,百亿私募海南希瓦率先宣布公司基金经理梁宏及其直系亲属当日以自有资金认(申)购“希瓦小牛精选私募基金”产品份额318万元、“希瓦小牛精选C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份额500万元,合计认(申)购金额为818万元。
1月31日,海南希瓦再次公告,关联企业上海希瓦使用自有资金申购海南希瓦旗下“希瓦小牛精选B私募基金”产品份额250万元、“希瓦小牛精选C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份额250万元,合计申购金额为500万元。
百亿私募进化论资产1月26日公告称,公司股东、员工及直系亲属于1月26日申购“进化论一平精选”系列产品1000万元,申购“进化论复合策略”系列产品1000万元,并将于最近开放日申购“进化论中证500指数增强”系列产品500万元,合计的申购金额将达到2500万元。
1月27日,量化私募上海卓胜则宣布,公司于1月25日使用自有资金合计2500万元人民币,追加申购旗下指数增强策略、收益互换策略等基金产品,并且近日公司将继续增持。
业内人士表示,私募机构此举,表明其相信市场正处于底部价值区间,未来盈利的概率较大。与此同时,私募还传达了愿意跟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收益的态度,吸引更多投资者把握市场底部区域的布局机会。
估值处于历史低点
有私募开放申购,同时有私募大佬喊话为市场企稳增添信心。开年以来,A股市场走势分化,红利股表现突出的同时,不少个股也经历一轮创纪录的快速调整。1月30日,睿郡资产合伙人董承非在睿郡资产策略会讲述自己的投资思考。董承非的分享主要围绕三大话题展开。
一是地产。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产对经济拖累告一段落后,后续宏观上或会预期企稳。而预期企稳对资本市场来说属于基本面的重大改变。科技在2023年下半年可能已经开始见底回升,预计是比较长周期的复苏,只是这次的复苏会相对偏弱。
二是资本市场。董承非指出,当前从估值倍数角度来讲,市场处在历史最低点,风险溢价处于历史次高位。这意味着,市场对不确定性的预期非常高,如果基本面出现好转,市场对未来的判断和信心将出现极大的改善。此外,他将美国70年代初漂亮50行情和2005年-2007年A股行情两个历史阶段,与2017年以来的A股市场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两段比较都得出相同结论,即市场风格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可能发生切换。虽然目前资本化率确实下降了,但降幅与投资者在股价下跌中的感受并不对称。
三是高股息策略。在董承非看来,从相对估值的角度来看,红利指数的估值仍然是最低的。目前为止,它隐含的股息收益率,仍然很有吸引力。唯一的风险在于,红利指数中的权重行业——金融和能源存在很强周期性。如果是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红利板块仍然具有吸引力,未来也值得期待。
A股或已出现复合结构性底部
名禹资产表示,延续A股或已经出现复合结构性底部的判断。展望后续投资机会,名禹资产称,当前市场风格不明朗,经济预期企稳前,或继续是中小成长及红利风格,但大盘价值的估值性价比已经突出。关注煤炭、电力、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股息板块,同时继续关注哑铃策略的另一端,符合经济结构转型的科技成长方向,板块如TMT(以互联网等媒体为基础将高科技公司和电信业等行业链接起来的新兴产业),细分方向如MR(混合现实技术)、算力、信创、游戏等。如果总量预期略有好转,关注估值分位数较低,高性价比,有可能超跌反弹的方向,以大盘价值风格为代表,细分行业如金融、环保、建筑、水泥、能源金属,以及同样估值较低,符合外资审美的核心资产方向,如食品饮料、社服。关注股价背离较多,已经出现盈利拐点的顺周期资源股。
磐耀资产表示,A股已经到达了无论是估值角度还是成长角度的底部区间。其重点关注的行业估值百分位已到历史底部,且成长性也在被行业和大环境不断证实,因此在当前时点底部短期震荡或持续,但中长期维度的胜率及赔率在不断提高。磐耀资产持续维持过往观点:传统经济为代表的顺周期依然需要观望和规避,而顺应政策的新兴产业、受宏观影响较小的弱周期行业将在磨底震荡行情中,有望走出结构性修复乃至反转的行情。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