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PISA测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享有极高的知名度——2009年和2012年,上海学生曾两度在PISA测试中夺冠,上海基础教育的实力一度让全球瞩目。
“未来,PISA测试的评估标准可能要变一变了,除了学业表现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适应力、幸福感、抗挫力,包括与同伴的关系、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平衡等其他综合指标。”1月30日,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趋势与指数评价”平行会议上,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素有“PISA之父”之称的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透露,PISA测试范围有望扩容,通过教育数字化的技术支持,不仅将评估学生学会了什么,更将开启“过程评估”,即把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纳入评估。
不言而喻,步入人工智能(AI)时代,技术更迭速度远超常规理解,教育评估的迭代也紧随其后。
技术赋能,让学习过程和评价结果“破镜重圆”
一些对PISA测试结果的最新分析,足以引起学界的关注。
在1月30日的平行会议上,安德烈亚斯给出一组不同国家学生PISA测试的对比数据。结果显示:日本学生的学业表现十分优异,各学科测试项目接近满分,但学生在心理健康、抗压能力等方面的测试结果并不理想;巴西学生在学业表现上并不突出,但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很好,幸福度很高;而芬兰学生不仅在学业表现上突出,还在心理健康、抗压能力、校内外关系平衡等其他诸多方面均有良好表现。
“我们不能用20世纪的评价标准,来评估21世纪的学生了。”安德烈亚斯直言,过去,学生学习过程和评估结果相互割裂,而如今,时代在变,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技术的方式,让学习过程和评估结果‘破镜重圆’。”
那么,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安德烈亚斯认为,未来开展对学生学习的评估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要通过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体验——在此过程中,要收集学生在系统中的每一个动作的数据,并使用学习分析和机器学习模型来理解这些数据,从而了解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
这也意味着,学生如何使用数字工具、如何思考开放性的问题、如何将各自的想法转化为创造性的数字创作等,都将成为评估的内容。
“我们甚至可以在测试过程中,向学生开放相关数据,或者允许学生与一位智能导师互动,看看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是如何获得帮助的,这些才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安德烈亚斯说。
AI开启教育领域的巨大可能,但必须小心使用
“未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看似传统,但背后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安德烈亚斯多次谈及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如今,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开启了教育领域巨大的可能性。比如,通过与之对话,学生可以得到复杂问题的答案、轻松获得一份信息摘要等等。
“要知道,当你使用搜索引擎时,没有人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你和ChatGPT聊天时,它只会给出一个答案。但若过度依赖于机器,缺乏问题意识,学生就可能变得懒惰,甚至放弃自主思考的能力。”他指出,当前,教育评价也必须顺应技术的发展,尽快做出变革。简言之,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再强调学习的结果,而要重在提出正确的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面向未来的学习中,如何处理好人机关系,也是一个重要议题。安德烈亚斯对上海一所学校的书法课印象深刻:学生们在桌子上使用传统的纸笔学习写字,而桌子内部设有智能扫描仪记录学生的行为。在智能学习后台,不仅学生可以得到习字质量的反馈;老师也能看到不同的学生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迈入数字时代,未来的教师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安德烈亚斯指出,在PISA测试中,上海对数字技术的使用相当领先。上海的老师们不仅能够使用这些新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还利用其设计了创新的学习环境。然而在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学校或教师只是单纯地购买工具。“如果教师没有参与教育工具的设计,就很难得心应手地使用它们。因此,教师的数字素养也将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
“但要注意的是,并非用上了智能设备,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影响。事实上,一些人可能会被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安德烈亚斯也直言,从现有的一些研究看,部分学生由于在休闲时间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在PISA测试中的表现不佳。
在接受采访时,安德烈亚斯特别强调一点,当前,既要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变革,也要看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未来,学生不是被动地消费数字内容,而要将新技术用于创造性工作。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鹏 储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