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难觅3元以下瓶装饮料,行业将向高价高质发展?

张静伦2024-02-06 13:57

春节将至,食品饮料的消费旺季来临。蓝鲸财经记者发现,今年在商超中很难找到3元饮料的踪影。

近日,蓝鲸财经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大型商超,发现大多数瓶装饮料的价格集中在5元至8元之间,其中5元至6元较为常见,3元钱左右的已经很难见到。在部分小型商超,几乎找不到3元以下的饮品。

如今终端市场上,真的见不到3元以下的饮料了吗?马上赢曾发布一组线下零售监测数据,数据统计了2023年整年。数据显示,在Top100中,3元以下产品仅有10款,占比为10%左右;3-4元价格带的产品占比24%,4元~5元价格带产品最多,占比29%;5-6元占比也达到了28%。可见,3元及以下可供消费者选择的饮料种类确实不多。

饮料告别“3元时代”,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也并非坏事,他认为,饮料行业将向高价与高质发展。

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也在逐渐降低,这为企业提价提供了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饮料企业开始调整价格策略,以提高利润空间。

多家饮品企业调价

过去一年以来,多家饮料公司宣布涨价。

2023年2月,农夫山泉宣布调整杭州区域19L桶装水价格涨价2元。养乐多也宣布原味产品单价从11.7元涨到12.8元。2023年3月,“味动力”品牌部分产品的出厂价调整,上调幅度为3%-6%不等。2023年5月,可口可乐在便利店、商超等终端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这也是自2022年可口可乐迈入3.5元后又一次涨价,价格直逼4元。2023年11月起,康师傅饮料全面涨价——康师傅茶、果汁系列产品中包装零售价由3元/瓶调整为3.5元/瓶,1L装零售价由4元/瓶调整为5元/瓶。

从历史来看,这已是饮料行业的第五次涨价潮。自2006年起,国内食品饮料行业出现过4次涨价潮,分别是2010年、2012年、2017年、2021年。

饮料为何越卖越贵?

一瓶饮料涉及多个领域的原材料,通常包括蔗糖、PET树脂和纸箱。据海通证券研究所测算数据,软饮料行业的成本中,制造与人工、PET、纸箱、白砂糖、果汁、其他原材料分别占比20%、20%、20%、15%、10%、15%。

而对于含糖饮料来说,白砂糖价格的起伏决定着饮料价格的高低。

2023年2月以来,受国际地缘局势和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白砂糖价格快速走高。据媒体报道,2023年5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食糖价格指数4月平均为149.4点,环比上涨22.4点(17.6%),连续三个月上行,创2011年10月以来的新高。

在国内,糖价也在上涨。中国糖业协会2023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2023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897万吨,同比减少59万吨。全国制糖工业企业成品白糖累计平均销售价格6270元/吨,同比回升516元/吨。8月成品白糖平均销售价格最高达7035元/吨,而在2022年8月价格仅为5747元/吨,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

不仅仅是含糖的饮品,蓝鲸财经记者发现,此轮涨价潮中,部分无糖饮料价格也出现上涨。例如,2023年1月起养乐多不仅调高了普通版价格,添加三氯蔗糖的低糖版也从12.7元调至13.8元,涨幅约8.6%,与普通版相当。此外,三得利无糖乌龙茶、无糖版维他奶也都相继提价,涨幅也在1元左右。

目前,饮料使用的代糖产品包括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赤藓糖醇等。

代糖产品价格上涨,与其原料上涨相关。代糖生产企业康宝生化9月的调价函显示,三氯蔗糖产品价格调整为大包装180元/千克,小包装182元/千克,此前为140元/千克;另一家金禾实业更在9月连续两次调价,三氯蔗糖价格由13.8万/吨提到15万/吨后,又调整至18万/吨。

除糖价上涨外,饮料包装瓶的主要原材料pet的价格也在上涨。

根据东鹏特饮的财报,企业核心原料为PET和白糖,合计占成本比重超60%。PET价格受原油价格影响。2018年,石油价格上涨导致PET价格达到历史新高,东鹏特饮同年毛利率大幅下滑;2019年,石油价格下跌导致PET价格下降,东鹏特饮毛利率也有所回升;2022年PET价格再次走高,企业毛利率大幅下滑。

农夫山泉也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2022年原油价格上涨,作为原油的下游产品PET等原料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这加大了以PET等材料作为产品包装主要原料的饮用水和饮料企业的成本压力。

江瀚告诉蓝鲸财经记者,客观上讲,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冲击了3块钱饮料的生存空间,导致其在市场上逐步减少甚至消失。

“但原材料价格上涨并非3块钱饮料消失的唯一原因。事实上,心理预期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饮料企业涨价的决策。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品质的需求逐渐提高,饮料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些投入都需要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获得回报。”江瀚补充道。

“涨价潮”和“价格战”并存

还一个有趣的现象,如今的消费市场,有人在涨价,有人在降价。与康师傅、农夫山泉等饮品集体涨价相对应的是,喜茶、奈雪、乐乐茶等新茶饮品牌不约而同地调低了价格,产品彻底告别了30元时代。

在朱丹蓬看来,这是符合商业逻辑的。“饮料行业因为原来就是“三元时代”,但是三元的饮料已经不能够匹配消费端对于高品质饮料的需求,所以价格会往上走。”

那么在“性价比”时代,涨价的饮料能否被消费者接受?

业内人士表示,“相比健康,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和饮料口感,比如元气森林和一些其他新茶饮产品,他们的价格都比康师傅之类的高,并不妨碍消费者消费。品牌影响力和潮流性会起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艾媒数据显示,软饮料消费者以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为主,这个群体总体对价格不敏感。根据其调查数据,以碳酸饮料为例,年轻人每月在碳酸饮料上的消费支出,50元到100元的占比最高,达到46.4%。50元以下占36.5%,100元到300元之间的占据14.5%。说明该群体在日常消费中对饮料的需求偏向刚性。

电商平台的数据也体现了这一点。消费数据平台星图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食品饮料全网销售额558亿,占比5.7%,相比2022年增长39亿,提高了0.5个百分点。

一面是饮料厂商涨价,一面是市场正寻求消费降级。就如京东在最新的消费趋势报告中指出:“消费者愿意买贵的,不愿买贵了。”2024年,饮料品牌商将不得不在这种看似“割裂”的趋势下寻求发展机会。

“尽管消费者对于饮料价格的接受度有所提高,愿意为更高质量或者更具特色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限制的涨价不会带来负面影响。”江瀚表示,如果频繁或大幅度的涨价超过了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范围,可能会导致部分消费者回归至更加经济实惠的选择,或是减少购买频率,从而引发饮料市场需求的短期或长期衰退。


来源:蓝鲸财经 作者:张静伦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张静伦】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