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估”再起舞

蔡越坤2024-02-03 09:0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在A股市场震荡之际,“中字头”概念股成为“护盘”的重要力量之一。

自1月29日以来,上证指数连跌4个交易日,跌幅近5%。相较之下,以中国石油(601867.SH)为代表的央企上市公司表现较为平稳。自1月 23日至 2月1日,中视传媒(600088.SH)更是连续9个交易日涨停,涨幅近136%。

1月25日,中国石油(601857.SH)上演自2015年7月以来首次涨停,中国联通 (600050.SH)、中国交建(601800.SH)、中铁装配(3003478.SZ)等超20股涨停。央企ETF(159959)大涨3.91%。“中字头”概念股集体爆发“引燃”A股市场。

在此之前,1月24日,国资委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央企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同日,央行宣布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资金也开始躁动,“抄底”资金明显涌入“中特估”板块。1月23日至1月26日,上证指数上涨5.58%,回升至2910点;全A成交量回升至8000亿元的水平。同期,创业指微涨0.94%,与“中特估”板块狂欢形成冷热对比。

1月29日,上证指数转跌,失守2900点,创业板指更是创2019年10月以来新低,有投资者调侃参与这一波行情中的创业板,可谓2700点“抄底”,2900点“被套”。

截至2月2日,上证指数收于2730.15点,跌1.46%。央企ETF也连续5个交易日收跌。“中特估”行情能否延续,成为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市值考核”助力央企价值重估

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央企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运用市场化的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

1月23日,监管层再提“中特估”。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构建中国特色上市公司估值体系”。

1月23日,中字头概念直线拉升。1月24日,央企相关板块持续发力,领涨两市,中船系指数、“中字头”央企指数、大基建央企指数、“中特估”指数纷纷暴涨。

2022年11月,证监会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自此,“中特估”即成为资本市场探索的重要议题。2022年11月21日,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做主题演讲时,曾提及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2022年12月2日,上交所制定完成新一轮《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并在其中指出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2023年2月2日,证监会在系统工作会议上表示,推动提升估值定价科学性有效性。

政策刺激之下,2023年上半年,“中字头”蓝筹股在“中特估”概念下一片沸腾。如今,将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后,投资者再次将目光投向“中特估”板块。

招商智库研究认为,今年央国企价值重塑将加速推进,市值管理可能会从提升央国企价值创造能力、围绕战新产业调整国有资本结构、提升增持回购频率及增加分红力度三方面展开,夯实“中特估”的内在基础。

央企市值占A股整体比重29%

从上市央国企的市场表现来看,招商智库研究统计,截至2024年1月28日,A股上市央企总市值为23.9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29%;其中,国资委体系下的上市央国企总市值为16.5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20%。

在“中特估”相关政策的刺激下,截至1月28日,总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中,中粮资本(+28.2%)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航电测(+269.7%)等10家企业近一年涨幅居前;钢研高纳(-15.3%)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南网科技(-62.7%)等10家企业近一年跌幅居前。

从估值角度看,A股央国企的估值处于相对偏低位置。

招商智库研究指出,截至1月28日,央国企PE(TTM,滚动市盈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37.2、22.6、22.9倍;与A股整体相比,央国企市盈率仍相对偏低。央国企PB(LF,市净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2.5、1.9、2.2倍;与A股整体乃至各类企业相比,央国企三个口径计算的市净率均相对偏低。在主要指数的估值上,央企科技引领的PE(TTM)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35.6%),央企科技引领的PB(LF)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2.0%)。

A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钢铁、国防军工、农林牧渔,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煤炭、医药生物、公用事业。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环保、基础化工、房地产,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煤炭、汽车、交通运输。

从股东回报角度看,招商智库研究指出,截至1月28日,A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4%、3.2%、0.6%,均高于A股整体及其他各类企业。其中,中粮科技、中国神华、鲁西化工等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此外,从港股上市央国企来看,截至1月28日,港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4.5%、6.9%、4.0%,均高于港股整体上市公司。其中,东方海外国际、中国建材、中远海发等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中特估”重估

国资委将市值管理纳入对央企负责人的考核,使得央企国企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例如,汇添富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基金经理晏阳表示,央企板块近期涨幅明显,相关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获得市场广泛关注。央企股东回报指数投资于分红回购水平较高的央企,与央企市值管理的思路相契合,投资者开始通过相关指数ETF把握央企投资价值。

回顾2023年的“中特估”行情,兴业证券研报统计,从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到2023年上半年“中特估”成为市场的主线方向之一,并分别在2022年11月下旬、2023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2023年4月初至5月中旬期间,三次领涨市场。具体来看,第一波为:2022年底权重股躁动,“中特估”首次提出并成为主线。第二波为:2023年2月2日,证监会再次要求“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2023年2月建筑、石油等传统“中字头”率先领涨。第三波为:2023年4月,中特估再次成为行情主线。2023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产业趋势催化叠加海外行情的映射下,“数字经济”一度接力“中特估”成为市场主线领涨的方向。

对于2023年“中特估”行情的借鉴,兴业证券认为,对于本轮“中字头”板块在政策催化下集中上涨,一方面至少稳住指数、呵护市场情绪;另一方面,在当前较为纷乱、缺乏方向的阶段,提供了难得的破局、突围方向。

兴业证券称,“中字头”崛起的同时,TMT(科技、媒体和通信)仍在遭遇调整。行至当前,TMT与央国企、红利方向的分化已来到近年来较高的水平。因此,后续若“中字头”经历较为充分的扩散、发酵后,TMT也有望迎来轮动向上的修复行情。

广发证券研究认为,目前央企仍然处于大幅低估状态,考核不健全是主要原因之一。央企市值管理的本质是实体经营与资本运营良性互动,短期来看,主要路径有运用增持、回购等手段稳定市场预期;中长期来看,分红、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等手段能够形成市值的长期激励。央企中长期重估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提高央企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引导。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资本市场部资深记者
主要关注债券、信托、银行等领域的市场报道。
Baidu
map